第三版:3总第78期 >2019-12-27编印

在经棚戏园子看戏剧
刊发日期:2019-12-27 阅读次数: 作者:马守喜  语音阅读:

看了春晚几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演出,让我回想起青少年时,在家乡经棚戏园子看戏的情景和往事。经棚戏园子过去叫落子园。1938年经棚商会出资从长春、通辽、开鲁等地请来个以“奉天落子”为主的活动戏班,为关帝庙会演出。后来在经棚一街成立了“经棚落子园”常驻演出,以评剧为主,兼演河北梆子和京剧。评剧有《刘翠屏哭井》《五可观花》《夜宿花亭》等;河北梆子有《秋胡还家》《別窑》等;京剧有《伐子都》《古城会》等传统剧目。

解放初期,成立了经棚剧社,艺人徐小楼领班。1954年克旗评剧队成立,国家投资盖了经棚戏园子楼,也叫评剧院,在河西三街,可容纳五百多观众,主要以演评剧为主。

克旗人喜欢看京剧的人很多,所以京剧《天水观》《三岔口》《落马湖》《打鱼杀家》《大闹天宫》《盘丝洞》等剧目深受欢迎。评剧《桃花扇》《大登殿》《三击掌》《铡美案》等几十个节目轮换演出,尤其是《杨八姐游春》《红梅阁》《碧玉簪》《茶瓶计》等久演不衰。这里有很多名角,如祝少亭、马群芳、王晓霞、张春荣等都是台柱子,按现在的话讲有众多粉丝。其中“八岁红”最为叫响,她是著名演员赵宏图的女儿,一个8岁小演员演得满堂叫好。当时的团长是金成山,金团长的夫人也是著名评剧演员。

至今印象最深的是五十年代初期,为了配合党的政策,他们还排演了一个现代剧目。剧中的情节和人物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贴切、真实。剧终时,全场

在那个年代,虽然信息不畅,但每天的演出海报到处张贴,介绍主要剧目、主要演员等。尤其是每逢春节期间,人们要排长队买票,图的是个热闹、快活。还有许多“票友”也借此机会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那个时候剧团非常重视培养小演员,除了“八岁红”外,还有李小云、王凤琴等都非常有名气。那些武生也功夫了得,每次演出都赢得满堂喝彩。后来这些小演员都成了评剧或京剧艺术骨干。

那个年代买张戏票很便宜,名角演出每张票价是三角五分钱,一般的是三角钱。因此过年过节时,大人带着孩子看场戏就像现在看“春晚”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六十年代初期,提倡演现代戏。经棚戏园子里先后演出了《夺印》《芦荡火种》《会计姑娘》《三月三》《刘四姐》《台湾来的女客》及自编自演的《阵地战》《牧童与黄鹅》等。

为了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从1964年起,经棚评剧团的演员们开始送戏下乡。一年中他们下到6个公社53个生产队,演出现代戏179场,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欢迎。

 

选自《红山晚报》  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