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3总第87期 >2020-03-12编印

想起经棚体育场
刊发日期:2020-03-12 阅读次数: 作者:马守喜  语音阅读:

爱好体育运动,是家乡克什克腾旗各族人民一项光荣传统,而几处体育场地及几任体委主任更是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体育场,设在经棚一小(关帝庙前)的场地上,这里不仅是学生们上体育课,而且是每年中小学及旗职工开运动会的地方,四周都是杨树围绕,林荫下人们可乘凉休息。外地来的马戏团在这里用布围起圆场,在这里进行马术表演,吸引着大人孩子们到这里观看。那时经棚还没有建中学,小学毕业后要往林西中学去读书,因此经棚一小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经常组织篮球,乒乓球,田径,滑冰等比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当年我们在林西中学念书时,学校的许多体育尖子都是来自克旗的学生。篮球场上的主力运动员大部分是克旗学生,如郭金、马俊山、袁碧树、白树彦、刘佩福等。在校内或全县体育田径比赛中,来自克旗的白树彦、冯士芬都是百公尺纪录保持者,郝广德、郭金、武贵斌都是优秀滑冰运动员,先后参加了全盟及自治区的比赛。

在关帝庙前的体育场上,曾先后举行过9次中小学生和职工运动会,1951年,国家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各学校曾在这里举行每年一度的广播体操汇演。1958年开展“劳卫制”体育锻炼,全旗涌现出一批一级、二级标准的运动员,三级运动员更是超千人。1973年,在经棚新大桥东建了一个400米标准体育场,全旗大型运动会在这里举行,1977年在田径场南侧建了有十层看台的灯光球场,可容纳3500多观众。杨俊岭、郭金、白树森、等几位都是我非常熟悉的体委负责人。自从有了灯光体育场后,让克旗篮球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各系统、各机关学校相继组建了篮球队,什么在“银鹰”、“鸿雁”“、钟声”等,男女篮球队发展到近30个,我所在的经棚一中有邵长权、句清泉主抓的男女篮球队和田径队,在大型比赛中都是名列前茅。柳枫林老师主抓的经棚一中男女兵乓球队,多次在全旗、全盟大赛中获奖,刘玉国同学被选拔到赤峰市代表队。当时旗篮球队员中,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运动员的培养,回族运动员白云臣、白国起、马长俊、宫德成、张云山、杨富国、刘佩荣、蒙古族包金麟、洪卫等都表现不俗,张振兴曾担任过队长,从芝瑞借调的学生于建设、热水借调的学生刘福军,经棚一中学生张凡、沙树德、白树森、郭志远、冯长明、杨俊、张杰、洪卫、张海瑞、张景林、巴图等都成了旗男子篮球队的主力队员。那时几乎每周都有篮球比赛,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经棚体育场也多次举行过摔跤、拔河比赛,而在牧区每年都要举行规模不等的那达慕大会,克旗体委还相继多次举行乒乓球、排球、足球、武术、象棋、等比赛。1958年,我们经棚一中在毕光磊老师指导下,我和刘伟成、陈惠民、武惠智代表克旗参加昭盟首届全运会,还有数十位参加了网球、武术、自行车等项目的比赛。

从克旗体育场,走出了许多参加全国及世界比赛的运动员,在摔跤、柔道、射箭、国际象棋、赛马地掷球等方面尤为突出,大宫齐格、敖其尔、闫学青、马文明、肖杰等都取得过优异成绩。

1979年我调到赤峰工作,在红山晚报任编辑、记者时,我是赤峰市红山区体育比赛的采访者,那时看到家乡来的运动员感到格外亲切,尤其是张起云、修坤夫妇。自费举办的门球赛,我进行了全程采访。

如今,我已年近八旬,近70年过去了,非常怀念当年家乡体育场热闹的场面,怀念昔日的同学和同事,仿佛往日相聚在喧哗的体育场,彩旗招展的看,腾虎跃的绿茵场。热辣辣地盯着同一个目标,嗓门儿热乎乎地喊出同一种腔调,心热腾腾地在同一个节拍上跳动。家乡体育场的各项比赛,曾让我们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体育的强盛,象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强盛,经棚体育场,代表着家乡几代人拼搏向上,真诚奉献的精神 

作者马守喜,回族,内蒙古克旗人,多年从事教育、新闻工作。2002年在赤峰日报传媒集团退休,有多条稿件见诸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