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3总第90期 >2020-04-03编印

张国庆 抱团取暖走上脱贫致富路
刊发日期:2020-04-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凤莲)张国庆是万合永镇关东车村元房子组人,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的饥荒年代,每天看到的是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由于贫困,十七岁时他就走向了打工之路,多少个日日夜夜,餐风露宿,风雨交加,他没有退缩,从手中的一块块砖,到一垛垛墙,从一处处青砖绿瓦到一幢幢楼房,让他深深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让他有了追求的理想。他一直执着地走在追梦的路上,从建筑力工到技工和包工头,再到返乡成立自己的建筑队和旅游山庄,一路走来,今年51岁的他有过辛酸和苦辣,经历了从一个打工仔到小企业老板的华丽蜕变,走出了一条返乡创业,带动村民惠及乡里的人生之路,他就是被村民誉为“好人”的农民小企业家张国庆。

张国庆自己富起来了。却没有忘记乡亲父老。他说:“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才知道家乡有多落后和贫困,我们关东车村就在大青山世界地质公园脚下,但是村民依然过着老守田园,传统种养,靠天吃饭的日子,真是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人,我一定要依托家乡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2010年,张国庆首次返乡创业,成功地为关东车移民新村盖了41处全砖瓦房,建房前期他本人垫付了全部资金,至今村民们还有四十多万元没有给他付清。 

2012年,他又给元房子村民组花费15万元打了一眼机电井,把二百多亩旱坡地,变成了水浇地,解决了110多人口吃饭问题。

2014年,为了带动家乡旅游,他在元房子组新建了两层同时能接待100多人吃住的“农家乐”小楼,起名“庆隆山庄”。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效益非常好,成了“农家乐”亮点。关东车村民在政府的号召和他的带领下,纷纷行动起来搞“农家乐”,如今已有18家50多人从事“农家乐”,年收入每年在二百多万元左右。

张国庆的工程队里全是关东车村的村民,他的山庄也优先雇佣村里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在选用如牛羊肉、小笨鸡、粗粮等食材时,他都会在本村购买,为村民增收和脱贫搭建了平台,每年在他这里打工的人,人均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除了在基建和旅游服务上想办法带头致富之外,他还做起了调整种植结构,科学种田的大文章,张国庆投资120万元开始筹建食用菌种植园,一期工程试建了25个食用菌生产棚,种植了灵芝、黄油菇、平菇、猴头菌等25万棒,年用工120人,其中长期用工贫困户15人,他们每月3000元,年收入达36000元。今年园区二期工程已经开始建设主体结构,将建成生产菌棚100个,预计6月投入生产,用工也大多是关东车村的村民,受益人口将达到200人,带动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增收。               

2016、2017、2018连续三年,张国庆为本村66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且尽可能的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本人的实业中安排岗位,有时还通过个人关系让朋友帮忙给村里的人寻找就业岗位,点燃了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希望,增强了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自主脱贫的信心。2017年、2018年他还连续两年出资、出车赞助村委会带领有意愿搞旅游实体的村民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雷营子镇和克旗周边的旗县考察学习开办农家乐的经验,为家乡父老摆脱贫困献计献策、出资出力。2020年1月16日,在农历小年前他又出资10万元,为全村300余户常住户每户送去价值270元的一袋大米和一袋面。

村里有人说张国庆傻,也有人说他有点钱就不知咋“得瑟”,尽管如此他还是一如既往,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手头不宽裕的时候他会自掏腰包,忙前忙后帮着张罗;村里有谁家老人生病住院,他会买水果和营养品看望;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会去祝贺。就连本乡敬老院的老人都已经连续三年在春节和重阳节收到张国庆送来的水果、糖、饮料等礼物了。 

这就是张国庆,一个用勤劳和智慧富裕起来的农家汉子,一个致富不忘乡邻,被村民经常嗔怪为“傻子”,并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