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大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
盛夏,贡格尔草原碧草接天,生机勃勃。养畜大户浩斯圈(juān)好1000多只羊,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满,因为秋天将出栏500只当年羔羊,三口之家就会有50多万元的收入。
隆冬,由回族创办的土城子舞龙队为一年一度的冬季旅游节增光添彩。鞭炮声、锣鼓声驱寒送暖,伴着铿锵的舞步,一网网鲜鱼浮出冰面。
民族文化与民族产业有机融合使我旗经济社会团结奋进、欣欣向荣。
我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蒙古、汉、回、满、壮、朝鲜、达斡尔等14个民族聚居的典型的多民族地区。多年来,我旗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旗,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9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9.7亿元,同比增长4.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08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6亿元,同比增长4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7%。城镇和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563元和12476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10.7%。全旗民生类支出23.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3.6%。
我旗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的生命线,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深入发掘民族民俗文化、婚庆文化、宗教文化内涵,优先完善牧区文化、教育、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特色产业培育、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四位一体大格局,生态工业、现代农牧业、新兴旅游业三次产业凸显地域特色、彰显民族情怀,城乡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加速迈进。“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7亿元,创历史新高。
我旗矿产资源富集,工业企业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构建和谐的地方民族团结关系,一直是社会各界认真履行的社会责任。
我旗围绕脱贫攻坚总体要求,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为重点,推广应用处级包联、双语干部驻村、地企帮扶、“合作社+养殖大户+农牧户+贫困户+金融”等扶贫模式,通过选树典型示范户,带动非项目户,先富带后富等多种形式打造完整产业链,扩大受益群体覆盖面,切实推进生态效益型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我旗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持续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让“五观”“五认同”入心入脑、身体力行。“十三五”期末,全旗信访总量较“十二五”同比下降31.41%,其中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比下降39.95%。
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积极举办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少数民族技艺培训班、全旗中小学幼儿园蒙汉双语诵读比赛、祭敖包、那达慕等,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喜闻乐见、影响力广,使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多,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传唱久远。截至目前,全旗共有国家、自治区、赤峰市和旗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50个、模范个人76人。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是一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手挽手互助,肩并肩奋斗。如今的克什克腾旗,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荣辱与共、团结互助、艰苦创业,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