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3总第122期 >2020-11-27编印

阅读时光
现实与虚构交织的谍战魅力
——读长篇小说《破晓》
刊发日期:2020-11-27 阅读次数: 作者:于丽红  语音阅读:

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李学萍的《契丹驸马》时,她的另一部谍战小说《破晓》鸣锣收兵。众所周知,近几年谍战题材大火,不论是影视还是大荧幕,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无名英雄和反敌特大戏。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李学萍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坚持辩证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用小说的形式表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开篇楔子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像空间,牵引着读者去迫切地寻找答案。李学萍把《破晓》的时代背景放在了伪满时期的哈尔滨,时代大背景为讲好故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大高材生王亦琛背景复杂,他既是第一中学的国文教员,还是大恒木行的四当家,又是保安旅长马延川的侄子,而他的秘密身份是哈尔滨地下党领导人“青锋”。青锋一出,谁与争雄;有没有武侠小说的味道呢?武侠的精髓在于武,而谍战的精髓在于智与武的结合,但他们的精神又有统一之处,那就是大义,家国情怀的取舍。然而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是虚构,一个是来源于现实题材的再创作。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敌我矛盾突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虚实实之间,拼的就是斗智斗勇。

在复杂的斗争中也有情感,王亦琛在一场生死救援中与女医生陆秋月不打不相识。他渊博的学识与人格魅力征服了漂亮的女医生,他们心意相通,携手并肩,在夜幕笼罩下的哈尔滨开始了光明的征程。然而,错综复杂的环境,让这对互生情愫的青年男女,不得不把感情深埋心底,为伟大而光明的新中国舍去小情小爱,为家国而战,是他们的理想和荣耀。这是小说上卷“美丽的女医生”的主线,也是小说着墨的重点。

上卷的情节设置跌倒起伏,看点满满,王亦琛不但为东北抗联提供情报,后来又策反了日本医生九条希平,通过他炸毁了日军细菌基地,后又成功把马延川的保安旅拉回了人民的怀抱。而下卷虽然篇幅不长,但是王亦琛以血肉之躯为诱饵,换取最后的胜利,则把故事推向了高潮。一面是战争的残酷,一面是爱情的伟大;现实与理想、激情与隐忍在小说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其实,李学萍的《破晓》给我的最大惊喜,不是情节设置,而是一幕幕如同话剧的表达方式。小说切入文本,现场感十足,每个情节的代入,读者都像是坐在舞台下,跟着人物时而紧张,时而害怕,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意难平、情难尽。

小说人物众多,陈晓桐、钱明理、马延川、伊腾中秀等等,几十个人物各具特色,有血有肉,既丰满又灵动。各色人物的轮番登场,为文本服务的同时,又推动着故事的发生发展。《破晓》有两个人物的成功塑造,使该篇小说立意上升了一个新高度。一个是上卷中的九条希平,再有就是下卷“樱花忆----小护士的故事”中的小护士花枝子。九条希平痛恨日本反人类的细菌战,最后舍身取义,与王亦琛一起炸掉了细菌基地。少女护士花枝子目睹了王亦琛酷刑之下的威武不屈和英勇就义,她震撼之余,更痛恨帝国主义的残暴和野蛮。良知是不分国界的,呼唤和平是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共同呼声。

小说用大量的写实手法,描写了真实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以合情合理的虚构细节,来为文本服务。小说的主人公王亦琛活在两个女人的回忆中,在她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中,一个男人串联起了素不相识的两个异国人,也让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们,有了共同缅怀激情岁月的情感历程。

小说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我们用语言去描述我们未能经历的、通过想象力拼凑、创造的东西。这些虚构的事物,通过我们的传播,渐渐变成所有人经历过的“回忆”,越来越多这样的“回忆”将越来越多的人捆绑在一起变成集体,促进了人类的合作。我们将这个作用放大到人类文明史中去看,这种虚构的能力除了集群,还帮助我们构建了规则,他的很多条款其实都是从故事中归纳而来。而看看这些故事,无外乎就是我们的小说。当然,从某些方面来说,虚拟的小说,却能让你看到比现实更真实的一面;这也正是现实与虚构交织的魅力所在。

二战期间,我们经历了太多苦难,千疮百孔的祖国是我们几代人不能泯灭的记忆。而《破晓》脱胎于此,讲述那段苦难历史的同时,告诫人们不要忘记过去。记住那段历史,反思过去,是每个炎黄子孙肩负的责任。我们应该尊崇历史、牢记使命;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把握当前放眼未来,看到历史与未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