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126期 >2020-12-25编印

天义号村 小养殖催生新产业
刊发日期:2020-12-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王莹莹)针对脱贫中的老龄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口,土城子镇天义号村因户施策、因人而宜发展家庭小养殖,让群众的房前屋后成为持续增收的不竭财源。 

“这老婆子没别的能耐,就是养活两个猪,一年闹两个零花钱。”土城子镇天义号村村民石文英高兴地告诉记者。

64岁的石文英因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腰间盘突出等疾病,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今年天义号村作为全旗庭院经济的试点,鼓励贫困户搞小养殖,石文英养了两头猪,在家里一年就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今年,旗扶贫办为了鼓励天义号村发展生猪、雏鸡养殖,投入扶持资金110万元,每户补贴1000元,共覆盖全村贫困户112户,236人,累计购买仔猪111只,雏鸡50只。仅此一项,为全村贫困户增收近三十多万元,人均增收近两千元。

2018年被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姜彩花看到村里人养猪养鸡,她也养了两头猪,但她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还想养鹅。村里了解情况后,为她协调了5万元的小额无息贷款养了300多只大鹅。

姜彩花告诉记者:“明年鹅开春下蛋,三四个月就4、5万,这就是年前不盈利,要是养猪行情稳定了,那一个猪最少都闹个两三千元,这真是扶我这一把就算扶起来了,这无息贷款明年我清悠还上了。我还得再往前迈步,我不能挣钱都吃了喝了吧,挣钱我就得一步一步往大了发展。”

姜彩花靠着好政策踏实肯干、主动作为,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让内生动力成为持续增收的源头活水。  

通过今年试点的带动,庭院经济起到了提高贫困户收入的重要作用。土城子镇副镇长陈艳飞表示,明年全镇计划在试点的基础之上,对有条件有能力实施庭院经济的贫困户,要扩大实施范围。让贫困户通过家庭养殖的方式,来增加收入,为全镇的脱贫攻坚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