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永村是芝瑞镇十七个村中的一个,村子不大不小,人口不多不少。下辖10个村民组,村组名多有渊源,小地方见证了地区的大发展。
在国道233公路大兴永村造福沟段路旁的一处崖壁上,有一处刻文依稀可见,虽早已被发现,但无人识得,直到近几年才被专家多方论证证实为契丹文字。遥想当年的此地,刀光剑影,号角悲鸣,为了争夺牛羊、女人,契丹人以征服者的姿态在崖壁上刻文留念以表胜利的喜悦之情。今天的大兴永村,各民族亲如一家,和平相处,共同为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契丹武士的金戈铁马刚刚遁去,蒙古弯刀又露寒光,成吉思汗的子孙来到这“山里红开遍山岗的地方“,无名的荒野于是有了“刀楞吐”这美丽名称并且沿用至今,它头枕莲花山,脚探塔其沟河,山花依旧美,牛羊遍山冈,美丽富饶的刀楞吐有着别样的风采。彪悍的蒙古人从来不拒绝美丽,并且有着十足的民族优越感,边墙也是大兴永村的一个村组,据说元朝时期,元朝大军曾到达此地,并留下少量蒙古军人在此驻守,并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土墙,以此为界,与当地汉人隔离开来,如有汉人过界,蒙古军人便肆意屠杀,这高高的土墙成了民族割裂的见征,当地人把这土墙和土墙所在的地方称作“边墙”,这里蕴藏着多少无奈和艰辛。如今,土墙早已不复存在,残留的身影是对历史的悲情回忆。蒙汉一家亲,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深入人心。
历史的长河从来就没停下奔腾的脚步。清康熙年间,据传,康熙帝一次带领少数随从外出巡游,消息被仇家所获,仇家带领大批人马尾随追杀而来,康熙等人处于被动不安的境地,来到一荒蛮的山沟里暂避,康熙帝命令随从速挖灶台,多多益善,随从不解,与其挖灶台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转移更安全。康熙淡定笑答:“兵不厌诈尔。”上百灶台挖好,康熙命随从每个锅灶都点下火,并遗留下一些灶具,然后从容而去。仇家追至此处,看到好多灶台并有灶具,大惊,康熙身边有这么多人保护,贸然拼斗,岂不是以卵击石。康熙等人平安脱险后,有人问起挖灶台的山沟名称,竟无人知晓,康熙帝再开金口:“就叫‘灶火沟’吧。”小山沟从此有了响亮的名字,而这个美丽的传说也流转至今。新中国成立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勤劳智慧,充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生活日益富足,幸福美满,人们把“灶火沟”改称“造福沟”,融入了更多的家乡情愫。
战争的硝烟渐去渐远,人们更渴望和平安宁,种田养牧,商品交流,渐渐地,这里经济日益繁荣,商贾云集,为满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兴永”商号应运产生,这就是大兴永村名称的由来。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宗教文化的发展,一时间这里建庙修寺,祈祷祭祀,活动不断,固化的习俗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就拿这两个村民组来说吧,敖包底组位于敖包山脚下,敖包山高耸矗立,它虽没有像赛罕敖包等那么大的名气,但当地人对它的敬畏之心依然如故,每逢农历六月十三,当地人都有来此祭拜的习俗,焚香挂彩,杀羊血祭,祈盼这方山水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另一个是庙台,庙台组是大兴永村目前人口最多的一个村民组,这个村组建在庙前的一个平台上而得名,现在已看不到庙的踪迹,在文革时期被毁,散落在农户房前屋后凿刻有形的石条多来自于此,闲卧静思,欲说又止。
历史如水如烟,今天的大兴永人,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继往开来,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牧业转换方式,加大调整结构步伐,转变传统思维模式,相继成立了一些新型经济组织,奋进在乡村振兴的新天地中。
大兴永村有股份经济合作社1个,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牧场13家。走“农牧结合、为养而种、种养结合、以种促养”的发展路子,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做好饲草保障,积极发展肉牛、肉羊这两个主导产业,探索差异化发展,不断提升农牧业标准化种养、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水平。突出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发展方向,为当地农牧户开了个好头,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大家带动小家,盘活了大兴永村的经济。
大兴永村着力做好中草药种植、庭院经济和旅游三大产业。调动起每一个家庭的内生动力,创造条件增收致富,根据每家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身体条件等因素,发展土鸡、黑猪等养殖业,投入少,见效快,很好地贴补了家用;老人、妇女可从事蔬菜种植,有机绿色的菜蔬深受城里人的青睐,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完成蔬菜的增值,农户的增收;大兴永村各村民组位于经乌旅游干线的两侧,有发展路缘经济的便利条件,村民在旅游旺季采摘蒲公英、野山蘑等山野菜卖给游客,各获所需,各得其所,把地缘经济和路缘经济有机融合在一起。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兴永村的新型经济组织就是大兴永村发展的源头活水,整体成合力,个体齐用力,新竹正好,花期已到,大兴永的辉煌在人们的期盼中悄悄绽放。
大兴永村简介:大兴永村位于莲花山下,有契丹刻文等古迹,历史悠久。牧业发达,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下辖羊场沟、小东沟、柳条沟、庙台、敖包底、瓦窑沟、刀楞吐、边墙、大兴永、造福沟10个村民组,户籍人口 735户1568人,常住人口 374户785人,总面积2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1.4万亩,林地面积5.5万亩,草牧场面积11.3万亩,肉羊、肉牛是当地特色产品,2021年人均纯收入10500元,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