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华”这个村名来历很不寻常,建国前原名叫“鞑子村”,新中国成立前土改期间,农会主席、共产党员薛广华在这里带领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中秋节前一天下午,组织上让他通知群众转移粮食躲避匪患,不幸被悍匪抓捕,次日惨遭杀害,英勇就义。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慰藉后人,将“鞑子村”更名为“广华村”。
广华是个大川村,也是新开地乡的北大门,与土城子镇铁营子村是房不连脊地连边的界吡邻居。从地图上浏览广华村,一条黑色通乡柏油路恰似一条长长的藤蔓,将广华、岳营子、永隆泉、大营子、兴隆庄、钟营子、达来营子十一个村民组从南到北相连在一起。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大多是明清时期从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移民逃荒而来,在这块富饶的热土上建房垦荒,生息繁衍,久而久之,村落逐渐壮大起来,现在达1086户2846口人。
气候独特的广华,有春来早、落霜晚之说。多种作物能在这块沃土上扎根生长,可谓资源丰富,山川锦绣,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令人称奇的是,永隆泉东山有座高耸入云的山巅,山巅上的峭壁远观近看形似雄鸡的冠子,当地人称“鸡冠子山”。山下有一眼泉水井,水质甘甜,恰似矿泉水,人们饮用此水可以延年益寿。至于泉水的来历,在当地还有个掌故。相传,鸡冠山下有一泉眼直通大海,泉眼被山里一个金马驹子堵住,因此,只有少量泉水缓缓地从山底下流出来。传说就是传说,只是人们的美好想象而已。天气久旱,泉水井的水不但从未干过,站在井口且能听到水“哗啦哗啦”的流动之声,当地人称“龙泉”。
据当地人讲,自有人烟起,永隆泉这个地段就归大财主刘先照所有。此人靠种地起家,为人心地比较善良,雇工不克扣工钱,尤其对待逃荒要饭而来的穷人,不但管饭还接济收留,在当地落下了好人缘。家里骡马成群,粮食满仓,日子越来越殷实富足。有了粮食,刘先照利用龙泉井水和当地产的玉米、高粱等作原料,雇烧酒师傅尝试着烧酒。没成想烧出的白酒醇香甘甜,好喝不上头,烧出的白酒十分畅销,供不应求,于是,刘先照又将小作坊改成大烧锅,号称“永隆泉”。永隆泉自从有了大烧锅,当地种植的玉米、高粱又多了一个用场。生活在这里的人自然就多了一条经济来源渠道。薛广华烈士就是被匪徒们杀害在刘先照的烧锅大院里。新中国成立后,永隆泉酒厂转制,化“私”为“公”,厂址也从永隆泉迁到土城子把式营子,厂名由“隆泉”改成“龙泉”。
资源丰富的广华,辖区胜利沟和兴隆庄东沟两地,蕴藏有褐煤和铅锌宝藏。特别是胜利沟的褐煤储量位居全旗之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政府成立煤矿,组织人力进行过大面积开采,为周围各地群众取暖做饭提供了大量燃料。地势宽阔平坦的钟营子河东岸,新开地乡政府所在地曾建在这里。后来,乡政府因故搬迁,旗人民政府又将这里改建成国营林木种苗苗圃,培育出的落叶松、杨树、油松、柠条、沙棘等各类针阔叶树苗,为营造农田防护林,荒山造林、村庄绿化等提供了优质苗木。
森林资源富集的广华村,春暖花开时,漫山遍野的山杏树,一夜间犹如下了一场杏花雨,绽放的杏花把一坡一岭映衬的妩媚多姿,景色如诗如画,成熟后的山杏还为百姓减轻了经济负担。云深不知处的广华东沟,栖息着新开地乡仅有的一片天然次生林,里面生长的白桦树、柞树、五角枫、虎榛子等多种珍稀乔灌树种,以及黄芩、远志、苍术等几十种野生中药材,它们像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融为生命共同体,成为狍子、獾子、狐狸等野生动物的乐园。广华村还在此建立了村集体林场,派驻护林员开展封山育林活动,让这里的动植物们过上了安心舒适的生活。与此同时,广华人积极响应党中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号召,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种植山杏和落叶松等树木,全村有林地达到5.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33%,位居全乡之首。全村人均有林地22.53亩,获公益林补偿人均282元钱,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广华人抢抓机遇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深井,平整地,旱地全部变成水田,水浇地人均2.8亩,粮食单产成倍增加。这里产出的豆角、辣椒、土豆、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远嫁北京、福建、沈阳等多个大都市。更可喜的是,勤劳简朴的广华人紧随国家形势,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调整结构舍饲养畜。家境贫困,只上过小学的马爱武,种过地,给畜贩赶过趟子(给收牲畜的商贩赶牛羊),颇有心计的他不仅学会了贩运牛羊的本事,挣到了第一桶金,还成为舍饲肉牛养殖户,年收入七十余万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马爱武的带动,人们依样学样,全村舍饲养畜事业风生水起,仅养畜户就有110户,存栏肉牛2000头,成为全乡养牛第一村,人均收入由不足6000元,上升到1.38万元。2020年,乡政府争取国家扶贫资金两千多万元,在广华建起一座占地近二百亩的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为村民增收奔小康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广华村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现如今,广华村少了乡愁,除了贫困,生产发展了,生活宽裕了,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广华村简介:广华村总面积10.5万亩,辖11个村民组,常住人口1086户2486人,其中耕地1.25万亩、有林地5.6万亩,主导产业以种植玉米、谷子、杂粮杂豆为主,畜牧业以舍饲肉牛肉羊为主,全村有养畜户110户,存栏牛羊0.7万头只。特色产业以食用菌和蔬菜种植为主,2021年年人均收入1.3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1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