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这次的乡村之行,在林区工作了一辈子的我,是无法体验乡村的生活变化的,例如沙胡同。
该用怎样的笔墨去描述那流沙的岁月呢?“大漠沙如雪,日暮近黄昏。一年八个月,难见日月明”“小村昨夜又东风,黄沙遍野路难行”。这应是沙胡同过去的真实写照吧,不然也留不下这样的地名。具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齐家在此始居。因村附近有一条沙沟而得名。土城子镇五台山村便坐落于此。说起五台山,人们自然而然联想到佛家圣地,但此山非彼山,只因路口的山上,因常年风沙侵蚀形成了五个台子而得名。走进沙胡同,思绪辗转,曾经,前人该是以怎样的心境和毅力固守着这片黄沙弥漫的家园。
只不过是一夜之间,厚厚的黄沙便如积雪般堵住了家门。灶台上,锅盖上,水缸里,饭桌上,铺满了厚厚的黄沙。好不容易走出家门了,鞋子如铅重,耳朵里,头发上,脸上,整个一“沙”人。鲁迅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可在这里,我想说,即便走再多的人,也许明天依然没路可走。所以来这里讨媳妇儿的人总是胆怯的。只因要想把媳妇儿娶走,即使是当时这里最先进的毛驴车也是需要多人跟着挖路的。于是,这里便成了无人问津的“穷乡僻壤”。年轻人只要是走出了大山,便再无留恋。
直到2011年,这里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2700多亩的果树园在这里安营扎寨,三百多人45天的昼夜奋战,到了第三年秋天终于有了成效。当漫山的沙果,123果红遍山野,风中飘来果香的时候,黄沙已远去,遍野披新装。
上苍总是爱捉弄人,受大自然的格外“眷顾”,正当这七十多户人家生活一路向好的时候,2017年,一场龙卷风肆虐了这个历经风沙的村庄。房屋被严重损坏。人们几乎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正当人们愁眉不展的时候,四面八方伸出的援助之手,令灾后重建起的家园更美了些。青山环绕,绿树掩映着的村庄,红墙瓦砾环抱着“两室一厅”,房顶上太阳能板折射着温暖的光芒。房前屋后水泥板铺就而成的小路上,早已没有了黄沙满地的踪影。一个干净崭新的村庄在沙胡同里落户。
一场龙卷风,如大浪淘沙卷走了旧日家园,却卷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在村委会几位干部的组织带领下,建起了图书室和能容纳一百多人的活动室,到了夏天,乡亲们忙里偷闲,到这里下下棋,打打扑克,看看书,跳跳广场舞,生活由此丰富起来。沉寂多年的山村终于有了生机。
土城子镇,自古以来便是舞龙之乡。秧歌队更是层出不穷。每个大队都有几个自发而成的秧歌队。记得小时候,每当春节过后,便会期盼着正月十五的到来。期盼着土城子镇最有名望的龙灯盛会。每每这个时候,总会雀跃着循着锣鼓喧声,去找那踩高桥的、舞龙的、划旱船的……那当是春节最美的盛会了。现在呢?上一代的舞龙人已近暮年,而村里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早已被“沙化”的寥寥无几,已是有几年没看到过曾红极一时的大型龙灯盛会了。还好,幸亏各村组还有几个自发的老年秧歌队,还能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每到年节或谁家有喜事,大家总会来热闹一下,于喜庆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评剧,当是近两年在这个村兴起的。冬天的村庄,人们是闲暇的。尤其是晚上的村庄,本是寂静的,却因了五六个人那二胡声声,竹板声声,合着那韵味十足的唱腔,与那雪落下的声音交织成一曲醉人的旋律,春天的乐章。先人们大概也不会想到这黄沙蔽日的沙胡同,也会有春天。
家乡的兴衰,牵绊着游子的心。走时应少年,归来鬓染霜。几十年后的今天,两位在外打拼多年的中年人,怀揣着对家乡的一片赤诚,一份爱恋,毅然走回大山里。
沿着一条如青龙般蜿蜒于沙胡同里的柏油路,一直向北,距大队不足一公里处,一个五百多亩的农牧业一体的生态园基地正在建设中。放眼望去,前面,六十多亩,土城子镇唯一的改良站、专业养殖培育基地已初具规模。计划养殖500多头改良牛。基地后面靠左侧的山坡上,向阳而建的15个大棚里,白色的番茄花开的正盛。而剩下的三十个正在待建中。旁边,挖掘机的轰鸣声响彻山谷。远处,漫甸上万亩青稞的种植令人只想沉醉于青稞酒的醇香里。一个烧酒坊基地由此而起。农牧经一体的生态园不久的将来便会展现在人们面前。 听村党支部书记吴文昊介绍,两位拓荒者从小便是“吃”这里的黄沙长大的,是被风沙‘吹’走的一代。这一吹走,便是多年。几经打拼,终于有能力来改变家乡的容貌了。满载着乡愁的游子终于归来,于是,便有了眼前的一切,也迎来了沙胡同的春天。
吴文昊听说我喜欢摄影,便热情的邀请我七八月份一定要去村委会前面那五千亩的苜蓿基地看看,看那苜蓿花开正盛,看那漫山遍野被紫色晕染,看那蜜蜂浅唱,蝴蝶飞舞。而那淡淡的花香随着清凉的微风飘向远方时,是否还会有人记起那流沙岁月?
“沙掩前人足迹,勇趟新路无疲。纵使焚身埋骨,坚持方向休移。莫道前程遥远,践行终不逾期。”带着满满的乡愁,站在五台山上,看五台山下青龙舞,看沙胡同里展新颜。如佛所愿,流沙已逝,碧水蓝天。
五台山村简介:五台山村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600亩,公益林8491亩。草场19379亩。辖8个村民组,分别是:五台山、沙胡同、义合园、巴彦浩舒、新营子、老官地、小苇塘、王虎营子。。户籍人口816户1928人,常住人口384户821人.以种植业为主,2021年人均纯收入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