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张毅楠)近年来,我旗不断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力度,先后出台优惠政策为“创客”搭建创业创新平台。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扎实广泛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使“扩大就业 鼓励创业”成为一项高起点回应百姓期盼的切实行动。
立足特色,加速企业孵化成长。克什克腾旗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于2017年10月,总投资230万余元,面积2200平方米,是旗委、政府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的公益性服务平台,重点扶持全旗下岗失业人员、农牧民、退役军人和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创业。几年来,基地为入驻企业免费提供场地,免收水暖电等费用,并为企业提供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创业贷款、培训补贴等“一条龙式”指导和服务,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为克什克腾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目前,基地入驻企业27家,累计拉动就业300余人。入驻企业呼德艾勒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古法锤打麻油技艺”,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强宣传,营造创业宣传氛围。双创基地以“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相关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契机,组织就业创业志愿服务队,对镇区内企业和重点就业群体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和政策联系卡,提供“面对面”的宣讲服务,为服务对象“一对一”的介绍就业创业政策、经办流程和申请材料,举事例、算细账,为企业和群众答疑解惑。通过组织系列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各项稳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创业政策的知晓面,激发全旗劳动者参与就业创业的热情。
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双创基地着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与基地日常工作相结合,与企业群众需求相结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就业创业服务创新发展。秉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服务原则,基地的就业创业工作者们进村入户、上门走访,认真对有各类培训意愿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充分了解相关人员的培训意愿、培训要求,从其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要求出发,提供创业培训和实用的技能培训,努力使其掌握创业知识和一技之长,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在双创基地组织协调下,2021年开展创业班8期,培训学员236人,带动就业600余人,开展送技能下乡培训班26期,覆盖全旗8个苏木乡镇25个村。系列工作的开展,为群众就业创业和增收创收打下坚实基础,也为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大局贡献了一份力量。
发挥作用,为媒介开创服务新局面。双创基地成立电商创业办公室,为有意愿开展电商创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免费服务,打造本土电商人才。2021年开展电子商务师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130余人,其中温娜、张继东、孙汇泉3人,成为电商创业办公室的公益性主播,学员刘玉峰成为克旗探店第一人,其他参训学员也纷纷表示获得感满满,不仅对短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直播技巧有了新的领悟,更进一步增强从事电商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搭建公益直播间,免费为企业进行直播带货,有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亿合手工艺品合作社”,也有将牧区废弃羊粪变废为宝的“红山辰峰科技公司”等企业,在为企业进行直播带货的同时,帮助培养带货主播,使其具备长期直播带货的能力。
增量扩面,创新提升行业水平。双创基地不仅扮演着孵化器的角色,也为志愿服务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面对部分工作室产品研发力度不足、商品差异性小,竞争力不强,产品滞销,技术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等问题,克什克腾旗就业服务中心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由自治区人社厅选派7名优秀技能创业导师于2021年9月23至25日入驻双创基地,开展“自治区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和大国工匠进校园”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培训18场次,培训民族手工专技人才和电商创业160人次,为桦皮画技术改进、草编产品滞销的难题提供6项解决方案。
创业与时代同行,创新携梦想齐飞。站在新的起点,克什克腾旗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正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大潮中,乘风破浪,锐意进取,为“创客”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全力构建创业创新者成功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