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魏显莹) 西拉沐沦街道围绕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坚持“三送”原则,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治理综合多元,把服务送到群众手中
充分发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上链实践中心、下接实践站的桥梁优势,整体调度、统一部署,确保中心派单分流转派、所(站)接单上门服务及时。发挥黄岗社区“蜂窝社区大数据平台”优势,打造以网格管理、康养服务、融合治理、文化支撑为载体的“智慧服务”志愿服务模式,确保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精准。发挥玉竹社区社工服务优势,以运营“五社联动”“夕夕相约”“健康未来”等项目为基础,将社工服务与“扶贫助困”“助老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衔接,不断扩大志愿服务与社工服务的覆盖范围,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步入新阶段进行不断探索。
红色血脉传承,把爱心送进群众心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各实践站吸纳共建单位党员、居民群众代表、爱心企业等不同服务主体,分门别类组建多只志愿服务队伍。根据不同节日、群众不同需求,广泛开展类别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涵盖理论传播、助老服务、卫生健康等多个方面。春节前后,柳兰社区实践站开展“新春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为辖区残疾家庭、困难户、老党员、空巢老人等群众送上关怀和慰问。国际妇女节,哈达社区实践站联合共建单位开展“学雷锋献爱心 健康义诊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医疗检查、咨询服务;青山社区实践站联合爱心企业为社会零就业人群开展月嫂、面点加工制作等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开学日,碧柳社区实践站开展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儿童送书送学送温暖等等。一个个暖心的志愿服务队伍,切实做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一件件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把温暖和关爱送到了群众心中。
信息联通共享,把援助送上群众家门
着力构建以所、站为主体、部门为补充的文明实践综合志愿服务体系。衔接微信群联络载体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通过社区入户走访、居民微信群反馈收集群众需求,共享至街道、社区职工微信群,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工作所属职能,主动认领服务,进行志愿者的招募和活动的开展,并将活动信息同步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确保能够把援助送上群众家门。年初至今,通过此种方式,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准备的基础上,西拉沐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开展上门送餐、卫生清理、理论宣讲、爱心剪发、接送居民接种疫苗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