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4总第187期 >2022-03-25编印

鎏金土地富山村
刊发日期:2022-03-25 阅读次数: 作者:张玉丽  语音阅读:

屏幕截图 2022-01-14 161501.png

虽没有去过三地村,倒是早有耳闻,尤其是去年听说集通铁路复线开工建设时,造成83户民房受损。三地村两委班子与宇宙地镇政府、旗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协调下,仅用42天受损的房屋就全部实现了重建和维修,老百姓给三地村两委班子送上了一面锦旗,乡村速度可见一斑。 

听着这样的故事吃午饭,纯农村版的猪肉炒酸菜丝儿,让我吃出了乡音乡情。是的,三地村农民已经向幸福健康生活迈进。而这生活,是三地人往昔的奋斗和今朝拼搏的结果。

宇宙地镇三地村位于热水塘西南角,与热水塘紧紧挨着,是这墙那院儿的“邻居”,虽归宇宙地镇管辖,但中间隔着热水塘,总有隔梁迈寨的感觉。也难怪,三地村原是热水塘的下属行政村,14个村民组像包饺子一样把热水塘包裹起来。1999年合乡并镇,为了单独打造热水塘的特色康养旅游,三地村便易主,划归宇宙地镇管辖。

三地村不管归哪管,地还是那块儿地,组还是那些组,人还是那些人。有过锄头、镰刀挥舞的原始耕作模式,也曾唱着“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的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土地是老一辈人的命根子,三地村的14个村民组,就有“头地、三地、八地、十地、下九地、上九地、六地沟”七个带“地”字的村民组,可见早些年农民对土地的珍爱,吃饱、穿暖是那个时代农民永远的追求。 

农民有了集体土地后,让土地多产粮,是生产队时农民的最大心愿,他们深谙“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所以一到冬天农闲了,队长就满营子喊:“积肥了哎——”于是抬筐、粪挑子、粪箕子都派上了用场。

冬天积肥,秋天倒粪,春天刨冻粪、送粪,待到清明开犁种地时捋粪,这种拉磨盘似的积肥、施肥的过程,轮回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刨冻粪、送粪、捋粪是老少爷们儿无奈又无法摆脱的重体力劳动。男人们挥汗如雨,论力气挣工分儿,按工分儿分粮食,多劳多得。女孩子多的家庭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吃饱穿暖仍然是一种奢望。

分田单干后,老少齐上阵,农户比赛似的把自家田地种好。谁家的庄稼苗油光黑绿,谁家的庄稼黄毛拉瘦,庄稼好不好,看出苗情况就能定乾坤,而肥料和墒情是关键。农民都知道农家肥是催生粮食增产的最有效办法。这是生产队时总结的经验。所以每家门前都有一个粪场,男人有事儿没事儿就挎着粪簊子积肥,甚至跟在牲畜屁股后捡粪。冬天里起早贪黑到山野去捡粪,成了庄稼人雷打不动的习惯。家庭主妇们早起往粪场倒灰,就看到挑着挑筐的老爷们儿满载而归,他们头上冒着热气儿,踩着点儿似的,忽闪忽闪的扁担、沉甸甸的粪挑子和扁担头上挂着白霜的狗皮帽子一起律动着,口鼻里呼出的白气儿,增加了胡子茬儿上的冰霜的厚度……

秋天,庄稼刚虎皮色儿,人们就背着手满山驾岭地溜达,像检阅士兵一样,谁家的庄稼长得好,谁家的庄稼长得孬,大伙儿心明镜似的,而庄稼垛的多少和高低,见证着一个家庭的勤劳程度。尽管有三提五统且按要求交公粮,三地村的农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可是,依靠土地致富,仍是梦想而已。

直到习山当了大队书记,三地人的腰杆儿立刻拔得倍儿直。

习山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名人,旗委、旗政府的大院里总有他的身影。习山个子不高,也不怎么讲究穿戴,但人的思想超前,在他的眼里,只有不敢想没有不敢干。他带领农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建厂子、上项目,砖厂、酒厂、皮革厂、磨石块厂、菌厂、基建队,红红火火地开办起来。于是三地大队的农民有了第二个身份——“厂子里的工人”。农民的干劲儿一旦被激发出来,创造力是无穷的,收入更是翻了几倍。人们欢快地忙碌着。

“发展生态”是习山的另一个惊人创举,他带领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沟”建设,引进了北方农民闻所未闻的“文冠果种植”。文冠果耐干旱、贫瘠、抗风沙,在石质山地、丘陵或半固定的沙区均能成长,是食用油料树种。

习山把不能种植庄稼的山地和丘陵充分利用起来,文冠果的种植取得了可喜成效。不得不说,习山是那个时代的先锋人物。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习山患重病离世,他兴办的企业也一个个倒闭。文冠果也被农民砍了拿回家里当柴烧……

三地大队的土地多为山坡地,几乎全部靠天吃饭,倘若遇到干旱、雹打水冲,连种子都白搭了,还何谈养家糊口?再加上后来美国产的“二铵”一车接一车地拉进村里,这是农民的“劫”,也是土地的“劫”。土地板结,凭土地摊派永远干不完的勤务工,让更多人放弃了土地,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三地大队的不少山坡地成了兔子不拉屎的撂荒地。

然而,土地永远是无价的。2019年,三地村迎来了“土地革命”的春天。

康养是当今人民吃好穿暖后的深层次需求,也是当下小康生活的最终目标。克旗委组织部因时而谋,在三地村实施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投资100万元,由三地村委会牵头,租赁承包农户手中零星的土地,集中整合,集约化种植养身保健型的中草药,当年种植黄芩1000亩,双方约定中草药收益的2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2020年,三地村班子成员带头说服亲戚朋友,利用旗农牧业局的500万元扶贫资金,继续流转土地5000亩,种植黄芩,柴胡、桔梗、小黄芹等中草药。勇敢迈出了中草药种植的坚毅步伐。

同年,三地村利用上级资金120万元,在村委会西侧17亩建设用地上,建设了一处中草药仓储基地。后来又继续投资建设仿野生蒙中药材饮片加工厂一处。“种植基地 +仓储基地+生产线”,三地村的土地金子般抢手。

2021年,已种植两整年的黄芩喜获丰收,仅起了700亩,每亩纯收入700元。集体经济资金也相应注入了9.8万元。典型的“坐享其成”,这是三地村的土地收益史上从来没有的记录。

如今,一到夏天,三地村的山坡地上,黄紫相间的中药花,成为百里山川的风景画,经——热线二十分钟的车程,倘若打开车窗,沁人心脾的草药花香立刻让人神清气爽。

三地村,药香花香渐浓,未来可期。

三地村简介:三地村位于宇宙地镇西南部,辖14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为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万亩,多以山坡地为主,林地面积2万亩,草牧场面积4.3万亩。户籍人口为1019户,2082人,常住人口为406户881人,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近几年,中草药种植成为特色种植。2021年人均纯收入120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