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棚镇白土井子村的党支部书记相约采访,可谓一波五折。打了四次电话,两次“正在通话中”,一次说去镇上开会,一次正在下组给村民解决饲草料问题。昨晚,“大忙人”突然来电话,约我到村委会相见。
白土井子村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东缘,经棚镇以西,从前被人称作“西沙窝”。过去提起“西沙窝”,人们自然与贫穷、落后、疾病、交通不便和缺水联系起来。在解放前后,那里不但贫穷落后,还有致命的克汀病和克山病。克汀病是因特殊地理环境水质中含有大量的氟而得名,人们叫它“柳根子水”,长期饮用后会造成骨质、关节、神经和精神等多系统损伤或变异,因此“西沙窝”出矮子、跛子和傻子。
克山病则是不明原因引起的心脏器质性改变,具有局域性和季节性。此病多在冬季发生,非常凶险,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一个家庭,在一个冬季被此病灭门的例子屡见不鲜。据相关资料记载:1965年冬天,栅栏井子的李姓人家,三个月内六口人因克山病全部死亡,更为惨痛的一天时间里,老公公刚在东屋咽气,儿媳妇儿也在西屋撒手人寰。
这两种疾病都与水有关。当时的白土井子所有居民,都是饮用自挖的浅水井,喝的是地表水,因为沙窝地的土质特性,无法开挖较深的井。与其说是井,不如说就是个用木头箍起的小水坑,夏季与雨水和牲畜粪便相混杂,冬季则冻结干涸,只能化雪取水。
当时流传着很多顺口溜:“西沙窝,有三多,破屋光棍病老婆。”“来到西沙窝,出门坐牛车,半月不洗脸,三天不刷锅”……
下了省际通道,一条蜿蜒的柏油路延伸在草原和山峦之间,直通敖包山西面的白土井子村。“西沙窝”通柏油路,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不仅集通铁路、省际大通道横贯而过,经乌高速入口也将在这里竣工开通,如今的交通可以说是四通八达。
来到白土井子村村委会,支部书记正在村头指挥一辆大型钩机清运垃圾。见我到来,匆忙把我交给姓刘的副主任,说打发走钩机再聊。
小刘陪我来到村头。一排排砖瓦结构的房舍宽敞明亮,错落有致,行走在全部硬化的街道都上,一位老者的背影似曾相识,询问小刘后证实老者果然是老村支记高荣。我赶紧迎上去,他也一眼认出了我,拉住我的手就往家里拽。
年近80岁的高荣,精神矍铄,话语风趣,记忆力惊人,走起路来仍不输年轻人。他在白土井子村里工作了20多年,先后担任过民兵连长、村委会副主任、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等职,是白土井子变化的亲历者。
我们的话题从居住条件开始。
“牛顶架”式的“马架子”是昔日当地人最常见的居住形态。老书记讲了一个笑喷的离奇故事:说一个外地人第一次来西沙窝走亲戚,此君身背莜面炒面袋,腰挎纸壳水壶,趟过多伦河,进入西沙窝,走了整整一天,来到村子时已到了半夜,只闻犬吠,不见灯光和房舍。此君转来转去,来到一个“土堆”前,心想爬上土堆,站得高,看得远。刚爬上去还没等站稳,就双脚腾空,陷了下去。话说“马架子”里的一家人正在炕上酣睡,“轰隆”一声房顶开陷,尘土飞扬,一物重重摔落,男子赶紧点灯查看,只见房上掉落下来的竟然是一个大活人,还恰巧跌到老婆的被窝上,更奇葩的是掉落者正是来家逛门的亲戚。
到了1966年,“马架子”已难觅踪迹了,取代它的是比较敞亮的土房,房屋的墙壁是板打墙或土坯墙,上面起脊,有椽有檩,墙上和房顶都抹着红色沙泥。这种沙泥的唯一产地就是红土井子村民组东面胶泥坑。
距红土井子村民组东北方向大约二三里路,有一个不大的沙坑,里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的挖洞,从洞里刨出的是一种红色的沙胶泥。每到春天周边十里八村的人都排队到这里挖胶泥抹房用。这里的泥土成褐红色,里面掺有蚕豆大小均匀的沙砾,既有黏和度,又能沥水,是抹房的上好泥料。那时的白土井子,每个自然村的房屋远眺几乎都是红褐色,雨后,街上流淌的泥水也是红色。
1979年,白土井子人第一次吃上自来水了。一条全长53华里的通水管道从一个叫“苏家井”的地方出发,通到了5个村民组的260多户,随后其它各村民组也相继用上了自来水。
1982年,农村电网延伸到了白土井子,给煤油灯照明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1982年,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白土井子走上了以养牧为主,农牧结合的道路,人们攒足了劲儿发家致富。说到这里,老书记的表情突然变的凝重起来。他说:大约从1982年到1993年间,白土井子牧业走上了“飞跃式”的无序发展轨道,仅以坤屯沟村民组为例,当时常住人口只有17户,就有18群羊,每群最少的都有400到500只,3000多头牛。由于牛羊超载,过度放牧,草场沙化严重,白土井子的生态问题日显突出。多亏政府及时制定了休牧、禁牧等草畜平衡的相关政策,村委会也及时引导村民“减量提质”走优质化养殖之路。习总书记更是高屋建瓴,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是英明决策!
小刘接了一个电话之后提示我,方书记忙完了,于是我匆匆谢别老书记高荣,赶往村委会。
方书记叫方海东,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龄三十多岁,个头高挑清瘦,一开口就给人思路清晰、精干、有远见的印象。
白土井子村总面积5.71万公顷,根据村内土地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总体布局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服务用地、道路用地、生产防护绿地和耕地等。因此,村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产业,形成牛羊养殖规模化。村里还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层面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计划在敖包村民组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和草业基地,带动全村农民改变传统养牧方式和观念,走共同富裕之路。争取标准化养殖产业在2025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
方海东把铃声不断的手机设置成静音继续说:白土井子村利用耕地面积大这一优势,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在谈到人居环境整治,方海东说牲畜粪便是环境治理的难点。计划在白土井子村民组实施人畜分离的养殖模式试点,即养殖区与居民区分离,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为解决牲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处理这个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村里还计划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到202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结合村域主要道路绿化栽种适合本地生长的杨树、沙柳、松树等,形成绿化防护带,塑造良好的道路景观与村落和谐统一。通过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将白土井子村建成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怡人居住环境、处处绿色的美丽乡村。
白土井子之行,感悟多多。昔日“西沙窝”,今天小康村;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白土井子的明天又将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白土井子村简介:白土井子村位于经棚镇西,距经棚镇45公里。辖18个村民组、户籍人口1300户2862人,常住人口688户1417人。全村总面积为87万亩,耕地3.6万亩,草牧场74万亩(打草场42万亩,牧场32万亩),林地4.1万亩。畜牧业为主导产业。2021年6月末大小牲畜存栏3.2万头(只),2021年人均纯收入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2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