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4总第188期 >2022-04-01编印

远山含黛柳成荫
刊发日期:2022-04-01 阅读次数: 作者:李景华  语音阅读:

屏幕截图 2022-01-14 161501.png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柳林村这个地方,祖先们一定没有种过花,而是用心栽柳,所以那沿河的堤坝上,才会柳丝如瀑,装点了游子的归途。节气中的春已经报晓,地处寒带的北方仍寒气逼人,风不时肆虐,雪不时飘落。心却被翘首企盼的春意填满,思绪不由得回到家乡,回到快乐与收获并存的柳林。

当年《柳吐绿,勾引春风无限情》一文曾获取《我爱家乡》演讲大赛第一名。引发老师争议:柳丝长条,如美人玉臂,“勾引春风无限情”,“勾引”二字,何等难得!这二字便见古人大家的“推敲之功”。此句写得轻俏纤丽,淡远宏阔,借用的好! 

心中那一片柳树林,生长在阳光下、飘荡在微风中,牵系半生情愫。

柳林坐落在一个叫做老烧锅的地方,原来是一个乡,合乡并镇后成为隶属万合永镇的一个行政村。

80年代中期我上初中那会儿,村子的泥砖瓦房阴暗、压抑。校门前仅是一条狭窄、高低不平的沙土路,雨后行走个个都得“连蹦带跳”几连环,生怕掉进水坑里。

学校距家有三十公里路程,起早上学的几个同学借着朦胧月光顺着小径行走,只要沿着河堤旁的柳树就能找到回家的方向,偶有几欲摔倒,伸手抓住柳枝就会安然无恙。走到眼前出现一缕烟雾直冲云霄,心里禁不住雀跃,到家了。迎面窜出来小矮个儿、圆脸、干瘦的男人,对着我们摇晃着手里的土豆,含糊不清地说:“给你的,吃啊……吃吧!”我被同学拉起,一溜烟跑没了影。他就是原来敬老院里的五保户,这一幕多次复制,就深藏在自己的记忆中。我问村党支部书记耿福宝五保户的去处,说已被送去城里的敬老院了。当年由柳林、兴胜奎、张营子、陶高场这几个村民组,组成大会战,昼夜倒班把敬老院后面的土地和荒山都栽上了树,这一晃就三十年了。我舒了口气,抬眼望着昔日的敬老院,望着那郁郁葱葱的人工林。

现在中学早已改为小学,但见一排排宽敞的教室,校门前那条清澈河水,公路两旁错落有致的柳树和路灯,黑灯瞎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矗立在不远处的教师宿舍楼,让我一下子想到那会儿老师和我们一起去挤厕所的焦急,每学期都有年轻老师吵着要回城,最终还是扎根于学校,从青春到暮年、由青丝变白发。

我和耿福宝边走边聊来到唐祺声老人的家,老人七十六岁,身体硬朗,精神饱满。与唐叔一拉话,他居然与老爸是同学,油然而生一种回家的感觉。唐叔先说起当年做村干部那会儿的事儿,那会儿下乡是不受欢迎的,为啥呢?村干部两大难,不是要命就是要钱(指的是计划生育和税费)。村里人有的搬走,有的外出打工。无人料理的田地被杂草侵袭,河岸两旁的柳树日渐消瘦,河水日渐稀落,村子有一种人烟稀少的荒凉与冷清。直到2014年村村通的政策下来后修通了水泥路,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黝黑的丝带。

公路畅通了,税费免收了,外出的人才陆续回村了。种地、拉地都离不开三、四轮车,为便捷村民,思想活络、心灵手巧的唐叔在门房开了农机配件店、承揽修车换件等服务,生意挺红火。几年后农业逐渐被机械化代替,生活达小康的家庭都买上私家车,唐叔又开了加油站。聊到此处他随口吟咏几句打油诗:乌兰坝口为喉咽,车辆穿梭如鱼贯,借问燃料哪家好,链海虹桥加油站。

听说我喜爱诗词,唐叔如遇知己赶紧把我拉进他的书房。宽敞的空间,整洁的书籍,几盆淡雅的兰花,弥散着幽香。要是看不到书柜上摆放着老伴的遗照,谁都不会相信这是个没有女主人的家。唐叔递过来他写的两大本厚厚的《诗文札记》,他的勤奋好学让我顿觉自愧弗如。诗文里浓厚的文化气息汲取了西拉沐沦河的灵性和风水,宣泄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感悟。上百首诗词,文思深奥,内涵高大,篇章分为:乡村振兴、和谐家园、新农村建设及家乡风景。老人闲暇之时与诗词相伴,生活丰富多彩。独特的爱好即净化了思想灵魂,也有益于身心健康,他的晚年过得有滋有味,乐趣无穷,从不给子女添麻烦。

唐叔的诗词有几首记录的是平顶山的奇峰异石,其中一首是:一锥高耸入云天,剑镞情侣紧相连,峰巅姊妹观沧海,山崖明镜照桑田。让我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平顶山神话故事,小柳林对面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面印着一只很深很深的靴子印儿。话说女神索拉女蹁跹而至来此欲祭拜山神,无意邂逅了风流倜傥的胡景德大将军,单薄俊美的小女子,让将军怦然心动,即动怜爱之心,因担心她祭拜失足,慌乱中将其从后面拥住,女神花容失色,怒恐万分。她这一怒奇迹出现了,她伸手一把抓住对面一山用力一攥,山被捏成个锥子形,芊指一指不远处的山即刻被点出个窟窿,她赌气一坐,屁股下出现一个平顶山,余怒未消的她,踏石纵身上马,飘然远去就留下了至今清晰可见的靴子印儿。传说流传至今,路过的人都去看大石头上面的靴子印记。柳林的奇峰异石传说版本很多,让人忍不住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年杜鹃花盛开之际,会有无数的游客和摄影人前来游玩观光。为避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家乡的村民修出一条便捷的小径,直达平顶山,村民们为游客提供吃、住服务的同时还经常带路推介家乡的景色。 

平顶山,一个值得观赏的地方。怪石嶙峋的“冰斗”群属于第四纪冰川遗迹,这些冰斗分布于群山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刃脊和角峰,远远望去冰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角峰突兀,嶙次栉比,刃脊峰绵延起伏,势比长城,是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九大园区之一。

从经棚回老家原来只有一条沙石路,途经南台村普渡桥。此桥1921年建造,和中国共产党同龄,整个桥身由花岗条石垒砌而成,桥面为防风沙中间高,两头低呈拱形,俗称“罗锅桥”。

2012年国家又在拱桥上游不远处新建一座钢混结构大桥,两桥相距百米,见证着不同时段的建桥技术。普渡桥北的河神庙,与普渡桥同时施工同时落成。改革开放后家乡人牛亚斌去外地创业,经多年打拼再次返乡为拯救古迹,保护文物,他斥资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以求神灵,保佑家乡父老安居乐业,风调雨顺。

从前那一片片记载快乐的柳林,随着耕地扩展已大多消失。然而,难以抹去的过往,仍似飘渺的云烟,在时空中缭绕,在记忆中物象。

三十年后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脚步,后栽的树种类多了,柳树又开始下一个轮回的风光绮炫,郁郁葱葱。

想简单安静的渡过夏日时光,非家乡远山含黛,绿柳成林之际。果然应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春风三月,新芽吐绿,细细软软的柳丝随着微风摇曳,漫游柳林青山绿柳,普渡桥边,让人恍然间似乎走进烟雨江南。

柳林村简介:柳林村总面积26.6万亩,辖区19个村民组,户籍人口1244户2820人。常住人口763户1762人。耕地面积2.256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0.22万亩,旱地面积2.036万亩。天然草木场面积10.877万亩。2021人均纯收入9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