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永镇广义村位于白岔川中下游,白岔川岩画享誉海内外,有百里画廊之称。广义村当然也在画廊之中,境内有两处岩画。岩画,顾名思义,古人在岩洞里、岩石上造就的石刻画面,也称无字天书。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写、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早期的文化艺术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岩画刻画记录了人类的童年。岩画的古老绝非人们的简单想象,它经历过几千年风云变幻,风韵犹存。它所讲述的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初期缩影,我们今人倾听的是时空变换的声音。先人往事,历久弥新,岩画造就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一个传奇。
广义境内有两幅彩绘岩画:一幅是裕顺广村民组西200米处,白岔河西岸白大将军像,画面5.28 平方米。此非白大将军一人像,也非十几个随从的画像,而是一副绚丽多姿的上古时代艺术作品画图,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另一幅是广义村民组砬子根岩画,是一幅鹿影图。岩画上群鹿形态各异:或自信地站立,或毫无顾忌地狂奔,或警惕地视听。画面构图精巧,活灵活现,大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天鹿行空”,独往独来之势。
白岔川岩画是20万平方公里内的红山文化区域内十分罕见的历史遗迹,是辽西文化中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学者云集研究它的史学研究价值,解读远古传来的呼唤。
广义村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地处白岔川中下游的拐弯处,这里山高林密,大山峻拔孤秀,古松斜挂,岭上遍开映山红。山下林木衔环,迂回往复。村庄在大山的怀抱里,所以,无霜期长, 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广义村白岔河两岸耕地7500亩,其中水浇地6500亩,全部用低灌与白岔河水浇灌。其中4962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粮食作物以高产的玉米为主,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0万斤。
过去广义村有一个村民组叫朝代沟,只因地处山区,偏僻、荒凉、落后所有土地全在陡山坡上。不要说山沟进不了汽车,就是摩托车、自行车也走不了。土房盖在山根,看太阳都得挑时间。不但靠天吃饭,人畜饮水都是困难。粮食作物只能种植生长期短的庄稼。群众生活极端困难,想要脱贫致富,简直是一件比捉鬼还难的事。习总书记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能掉队一个人。于是,上级政府将这个村民组搬迁至移民新村,村民们住进了楼房。政府还给他们建了蔬菜大棚,他们每年除了种好自己的大棚外,空闲时间还出去打工或就近打工,人均收入超万元。昔日穷山沟里的穷人们,一下子过上了城市化的新生活。
过去朝代沟只因偏僻,公安去不了,法院管不着,赌徒却看中了这个地方。一入冬,这些人便聚在一起赌钱。
这是一段不可复制的记忆: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赌场开得热火朝天。一个外乡老头,赶着毛驴车拉了一车毡帽头叫卖,住在了朝代沟。这些人便和老头赌起了钱,时间不长,老头一车毡帽头连同毛驴和驴车,全输给了这些人。老头哭的鼻子大长,红肿着眼睛跑到乡政府告状。乡领导立即派人到朝代沟,要回来老头的帽头和驴车,相关人都受到应有的处罚。事后这件事传为笑话:老头在朝代沟输了车马帽子。
还应该讲一个关乎民生的笑话:在那粮食加工机械化还是梦想的时代,家家养毛驴拉碾子。朝代沟有一个爱驴的独身老头,他养了一头黑色的小毛驴,不论出远门,还是上山下田,他都要骑毛驴。他害怕小偷把他那头心爱的毛驴偷去,便在窗户外盘了驴槽,睡觉时把驴缰绳从窗子眼伸进屋,拴在自己的胳膊腕上。一天早晨,老头睡醒了,腕上的驴缰绳一宿没动,他微微一笑。解开驴缰绳,下地出屋一看,老头张嘴就哭。原来,偷驴的人割断缰绳拴在柱子上,牵走了驴。
这个偏僻地方所发生的滑稽事,能编出八百集喜剧来。
广义村不光是大作土地文章,他们在荒山治理方面同样下了很大功夫。全村荒山面积7万亩,全都由村民们承包治理,人工造林4000亩,都已成材。全村有公益林52万亩,其中承包1000亩以上的村民20户,管护治理最好的大户有:
广义村民组村民甄玉林承包榆木图沟荒山1000亩,山上自然林实行封护,山坡栽植了山杏树、落叶松、杨树等,通过二十年的治理,如今山杏树挂果,松树成林,河沟两侧自然榆树长势喜人,根深叶茂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
早春时节,春日暖阳,阳光以自信的步伐光顾北方大地, 鸟儿在枝头叫醒花朵,满山杏花绽放着阳光,满山的香气沁人心脾,喜悦的心情,足以替代心中的忐忑和杂念。
砬根儿村民组村民高敬枝承包了博洛沟1000亩荒山,通过几十年的封护治理,自然林桦树、榆树、小灌樵禾苍葱浓郁;落叶松浓荫蔽日,万木衔环;大杨树成材,枝头喜鹊安了家;大山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狍子结对、兔子成群、野山鸡遍地。山泉自溢,汇成小河流向山外,哺育着山里的族群。
裕顺广村民张明成承包了磨河沟1000亩荒山,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封护,荒山变绿山,收到很好的效益。
广义村一直坚持封山育林、牲畜舍饲圈养。这一新的风尚,正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模式、一种制度,人们自觉执行。昔日秃山光岭带给人们的灾难,早已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噩梦,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这记忆潜藏着一部社会发展史。
今天的绿水青山,留给后代儿孙的是美的享受。新农民,新气象,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必将饱蘸浓墨书写更多、更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