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4总第193期 >2022-05-13编印

产业兴高地
刊发日期:2022-05-13 阅读次数: 作者:李景华  语音阅读:

屏幕截图 2022-01-14 161501.png

见到眼前这种米粒,长得像高梁米,又比高梁米小一点。仔细从脑海中搜寻,农村长大的我竟然没找到一丁点痕迹。高地村的白凤杰告诉我,这就是藜麦。

我熟知小麦、莜麦、谷子、高梁等粮食作物,却是头一回听到藜麦这个名字,它究竟又是一种什么麦呢?白凤杰是藜麦通。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中高海拔山区。具有一定的耐旱、耐寒、耐盐性,营养价值极高,有维生素、多酚、类黄酮类、皂苷和植物甾醇类等物质,藜麦还具有高蛋白,所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3%,据说如果用它当主食,还能减肥,让美女们瘦成一道闪电。

藜麦被誉为“植物黄金”,是宇航员专供食品,用另一种方式飞向了宇宙。

了解后得知,藜麦是一位远方的客人,如今在新开地乡的高地村扎根落了户,与眼前这位敢闯敢干的青年农民白凤杰息息相关。

大学毕业的白凤杰眼瞅着父亲的农机合作社和药材基地一天比一天红火,可家里缺人手,他毅然决然留在家里做父亲的帮手,他相信,家乡的这片土地一定是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高地村的土地由于海拔高,种植粮食作物产量低,效益低一直是种植业发展的瓶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藜麦,就一头扎进庄稼地里搞起来藜麦的种植试验。

最初藜麦水土不服,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后,村民对这外来品种又不认可,找不到种植基地……过了一道关,还有一道坎。逼的他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心中的憧憬让他一次次平静下来。

走在连绵不断的梯田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馨香,白凤杰想像着,如果这漫天遍野都长出来藜麦,秋高气爽,瓦蓝蓝的天空下,红色,黄色,粉色的藜麦穗随风摇摆着,就像一座色彩斑斓的大花园,那得多带劲啊。想到这样的景色,白凤杰就觉得全身上下的血都在沸腾,于是,倔牛一样的性格迫使他坚持下来。

2021年高地村的3200亩藜麦获得丰收,白凤杰这位斯文的大学生也被太阳晒成了庄稼汉。他握着手中满满一把藜麦,脸上有笑,眼中有光,终于把梦想实现在了这个小山村,谁还管他黑不黑呢?

藜麦每亩种植成本630元,每亩可产藜麦250公斤以上,以现在毛粮市场价8.4元/公斤计算,亩产值2100元。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与种植小麦、荞麦等作物亩产值高出1000多元。

白凤杰引进的藜麦为致富增收开辟了新路,打破了村民的传统观念。以前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如今村子有了产业,在家门口挣钱不仅是他个人的愿望,也是众多村民的梦想。

这片干旱的土地,生产出营养、健康、绿色的“超级谷物”,是白凤杰的创举,它昭示着新时代的年轻人,根在哪里,成长的优势就在哪里。

高地村有两大主导产业,一个是藜麦,再一个就是土豆种植加工。

“你们吃的粉条子,差不多都是我们家的。”魏显斌身材魁梧,皮肤黝黑,话不多,这是见到他说的第一句话。

寒冬腊月走进他家的院子,眼前白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似雪非雪,给人视觉以强大的冲击力。原来是魏显斌晾晒的粉条。我发誓,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粉条。

冬日的暖阳、干冷的气候最适合粉条的晾晒。漫步在粉条间,它们一排一排紧密排列着,挂在院子中间,感觉像倒挂的冰瀑,微微透着寒光。再过些天它们就会走进大锅小锅,变成了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一缕微风吹过,那种唰唰响的干脆、软绵绵的劲道,已然香在口中,醉在心里。

魏显斌是这家粉条厂的创始人,说起粉条,不善言谈的他一反常态像竹筒倒豆子。最初是小打小闹,后来是边制作边改进,厂子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春季阳气上升是种土豆的最好时机,那时候自家种的土豆量少,相对做的粉条数量也不大。每年吃不了的粉条老早就被邻村抢着买光,魏显斌看出这是一个有销路的商品,他就想多种些土豆。为优化品种,他特意去翁旗、河北等地购买了黄皮土豆,租种了1000多亩土地。春季,当工人们用小刀按着芽点把土豆切成块,然后一块块埋进地里的时候,魏显斌的眼里已出现了一挂一挂的粉条。

手工漏粉是体现高手艺的作工,是一片热烈繁忙的红火景象。魏显斌与漏粉师傅经过多次实验,反复的琢磨,吸取了一次次失败的教训,逐渐掌握了发酵、提纯,勾芡、打糊糊等每个过程的细节……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魏显斌买进搅合机、粉条模子等机器,悉心研究机器代替人工的每一个流程,并在一些重要环节设计辅助机器,减轻工人的的劳动强度。

随着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魏显斌注册了新开地粉条厂,一年加工土豆160万斤,仅生产粉条就达30万斤。四通八达的粉条销路,给魏显斌带来了六十多万元的利润,也给村里来厂里干活的40多名工人每人带来一万多元的收入。机器做出来的粉条,晶莹剔透,爽滑筋道。具有耐煮泡、不糊汤、不断条、不粘连、口感细腻等特点。无论凉拌、炖炒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值得提及的是与我同来粉条厂的村党支部副书记徐丽云,当年为高地村修路、引水……她可是费了一番心血。提起徐丽云,村民们都竖大拇指,说她不仅是产业的领头雁还是山沟里的女强人。说到高地村近些年的变化,徐丽云满脸洋溢着欣喜与自豪。

高地村的位置是两面漫甸地势突高、中间被一条深沟隔开,漫甸面积大,因此叫高地。这里和许多农村一样,曾一度贫穷落后。早些年,由于山路崎岖,每逢雨雪天,车辆无法通行,每到土豆收购季节,车辆进不来,村民只好用马车拉出去卖,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如今,人逢盛世、物畅其流,各家各户的日子过的是红红火火、芝麻开花节节高。 

“吃饭喽”随着一声呼唤,我意犹未尽地放下手里的笔记本,回身见魏家做饭的大师傅已将饭菜端上了桌。

“你这粉条炖的真是恰到火候,就是人多太辛苦了吧!” 

“粉条厂一年四季都有人吃饭。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累点不算啥。”她坦然一笑又说,“老魏家这俩口子实在,干活从不担心工钱。”

夕阳西下,行走在宽敞整洁的水泥路上,看着村子粉刷一致的墙体、干净整洁的公厕……耳闻目睹了乡村种植业一路的艰辛,切身感受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

土豆种植加工、藜麦种植把高地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产业高地。

高地村简介:高地村属于高寒漫甸地区,地处乡政府东南部,有耕地2.3万亩,草牧场1.3万亩,林地1.7万亩。辖9个村民组,户籍人口818户1916人,常住人口385户654人,2021年人均纯收入1.0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