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刘玉国) 新开地乡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突出抓好肉牛肉羊、马铃薯、小辣椒、中草药、杂粮五大产业,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牛羊舍饲鼓腰包。新开地乡位于高寒漫甸,总土地面积54万亩,联产承包前肉牛肉羊养殖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40%;联产承包后群众养殖肉牛肉羊更加高涨,但靠传统方式经营,加之草牧场面积少,破坏生态环境严重。为改变这种现象,乡党委政府在大力动员村组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舍饲禁牧,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不断争取暖棚暖圈补贴和牧草种植补贴项目,引进优质种公畜,加大改良防疫力度,鼓励群众走舍饲圈养之路。不但让群众转变了养殖观念,且肉牛肉羊养殖仍有增不减,年人均增收2000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2021年秋,该乡以旗政府出台的“政银惠农政策”和 “兴牛贷”“育肥贷”为契机,按照“农牧结合、以种促养、种养结合、为养而种”的思路,大力推行“兴牛贷”“育肥贷”惠农政策,引导农民发展肉牛产业,全乡40户村民申请兴牛贷资金895.16万元,购买西门塔尔基础母牛391头。目前,全乡有肉牛肉羊养殖户573户,存栏肉牛肉羊共计3.99万头只,其中肉牛0.52万头、肉羊3.47万只。
马铃薯加工效益高。马铃薯是新开地乡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占农民收入的35%,因此新开地也被誉为赤峰市“马铃薯之乡”。 该乡自2006年开始发展马铃薯以来,种植面积最大时达5万亩,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40%,总产量最高达8.75万吨,收入2975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几年来,新开地乡党委、政府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聘请中科院土肥研究所专家来乡实地对耕地测土配方,“量体裁衣”定做马铃薯专用肥,并打五折销售给种植户。同时,争取马铃薯补贴项目资金,从外地引进优质高产马铃薯种薯无偿发放给种植户。除此之外,还向种植户推广实施膜下滴灌、高垄双行机械播种等新技术,不但提高了种植户的积极性,而且使马铃薯抵御了早霜和晚期疫病等灾害。
新开地产出的马铃薯由于品质好、淀粉含量高,乡党委、政府还扶持有能力的农户搞马铃薯产品深加工,提升马铃薯的附加值。高地村农民魏显斌率先出资建起马铃薯加工厂,每年都种植、收购马铃薯80万公斤,在加工出售淀粉的同时,还利用传统工艺加工制作粉条15万公斤,每公斤高出市场价6块多钱出售,仍十分畅销。在他的带动下,全乡个体马铃薯加工企业由几家猛增到30多家,规格小的马铃薯也由收购价每公斤1毛钱增到6毛钱。马铃薯深加工不但为加工户们每年带来1200万元的经济效益,且还为“猫冬”在家的660多名闲散劳力提供了家门口挣钱的机会给每人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今年,新开地乡党委、政府为进一步拉长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推动全乡粉条产业向精细化、品质化方向发展,积极联系对接“巴特今生直播间”开展直播带货推介活动,建立“农户种养+电商收购+平台售卖”模式,让更多特色农畜产品走出乡村、登上餐桌。目前,新开地乡已与巴特今生团队完成合作签约,该团队每年将收购销售新开地生产的粉条12.5万公斤。
“小辣椒”远嫁大都市。位于新开地乡北部的广华村是个大川地区,全村2486口人,人均水浇地1.2亩。由于该村平地多气候好等特点,村委会利用丰富的水浇地资源,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与北京蔬菜批发客商签订了辣椒种植订单,确保辣椒销路。村民试种的辣椒亩产均达到7000斤,产值3500元以上,是种植玉米、小麦、谷子等收入的3—4倍。辣椒种植也由开始的6户10多亩,发展到4个村民组43户69亩。2014年,71户村民种植的152亩辣椒被北京、唐山、寿光等地客商前来抢购,价格由往年的每公斤1.5元提高到2.4元;每亩纯收入7800元,总产值达到了127.7万元,种植户均增收1.8万元,被村民称为增收致富的“金辣椒”,也使这个特色产业始终方兴未艾。
今年,广华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客商,在本村流转土地500亩用于种植辣椒,目前已完成整地、育秧等前期工作,择日即可进地栽植。与此同步,还能让60余名留守在家的中年劳力在家门口挣到钱。
中蒙药材更道地。新开地乡7个村5个位于高寒漫甸,全乡12万亩耕地旱地占85%以上,由于近些年来干旱天气较多,农作物十年九不收,农民弃地撂荒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多,既影响了耕地土壤肥力,又造成了耕地浪费。自2017年开始,高地玉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金昊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针对本地实际,通过外出考察,每亩以100块钱,高出往年三倍的价格租赁了高地、红石砬、新开地等4个村的7500亩旱地,种植了大黄芪、小黄芩、赤芍、苍术等几种中草药材,获得成功,每亩效益达2000元。农民把产值低的耕地租赁给合作社种药材,不但实现了旱涝保收,消除了后顾之忧,还有近260余名劳力也纷纷返乡回到合作社打工挣上了“活钱”。群众们说,在家门口给合作社干活很划算,车接车送中午管饭,一天还能挣100多块钱。
杂粮种植受青睐。新开地乡虽地处高寒漫甸,由于无霜期短,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不多,但盛产莜麦、荞麦等粮食作物,过去曾被誉为是“粗粮”,种植面积不大。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莜麦和荞麦饭食具有降脂降糖等保健作用,又悄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身价”飙升,莜面和荞面市场价分别由每公斤4元和5元,涨到7元和9元,因此,在新开地又掀起种植杂粮的新高潮,种植面积由过去不足2000亩,增加到1.5万亩以上。同时,新开地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政策,调整传统种植业结构,从青岛农大和呼市农大两所科研院校引进6个优质莜麦新品种进行试种植,取得显著成效,产量由每亩250公斤增加到350公斤,每亩比过去增收300元,并将成熟技术在全乡大面积推广。在此基础上,高地玉成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2021年租赁土地试种植被誉为“植物黄金”、宇航员专供食品的藜麦2000亩,获得了丰收,亩产藜麦250公斤,亩产值达2100元,比种植莜麦、荞麦等作物亩产值高出1000多元。同时,还带动140余名群众就业,年创收70万元。今年,该合作社计划继续租赁土地,扩大藜麦种植规模,进一步壮大这一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