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4总第194期 >2022-05-20编印

秘境寻踪
刊发日期:2022-05-20 阅读次数: 作者:素心  语音阅读:

屏幕截图 2022-01-14 161501.png

万万没想到,再次与鲁王城相会,却被一场猝不及防的雨夹雪弄的略显狼狈。鲁王城遗址位于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多若诺日嘎查白音门德独贵龙,是元代弘吉剌部建的城郭,著名的草原城池之一。玉带似的耗来河自城南潺潺流过,注入两公里外的达里诺尔湖。这里是一处美丽富饶的草原牧场,夏日碧波荡漾,草色青青,牛羊成群。依山面湖的古城遗址,幽静而神秘。欧式草原美景,又有厚重的蒙元文化加持,让这里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每年黄金旅游季,慕名而来的游客就会自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蒙元时期,应昌路拥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作用。鲁王城与大宁路、全宁路同为塞北三大历史名城。公元1270年,弘吉剌部的领主孛思乎儿斡罗陈与囊家真公主奏请世祖忽必烈皇帝,在他们封地的达儿海子(今达里诺尔湖)建城居住。城池竣工后,取“顺应昌盛”之意赐名“应昌府”,后升为“应昌路”,成为弘吉剌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内建有众多佛寺庙宇。应昌城建立后,至少有五位领主封为鲁王,因此应昌城又称为鲁王城。公元1370年,该城毁于明朝农民起义。

古城遗址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650米,城墙尚存,是内蒙古自治区元代古城遗址保存最完好的一个。雨雪中,一座座楼台亭阁遗迹更显悲凉,蜿蜒曲折的残墙断垣高低错落。那些残破的石碑、地基承载着弘吉剌部昔日的辉煌。如今,当地牧民用青砖围砌,已经把古城遗址保护起来。多若诺日人懂得历史文化是绚丽的瑰宝,既要保护又要传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历史重现光芒。人们在唏嘘兴衰荣辱的同时,也感叹草原人民学习历史,利用现有资源,与时俱进发展旅游的经济头脑。

鲁王城的食邑是孔子之乡山东,历代鲁王及王妃极其注重儒学的传承与教育。他们开设儒学馆,学习优秀的汉文化,并且聘请儒学大家开堂授课。自那时起,马背民族下得马来,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传统。

在鲁王城遗址的斜对面,一座普通的院子并不起眼,然而这却是自治区最后一所“马背小学”。达日罕小学白音门德教学点始建于1937年,是目前全自治区唯一一所嘎查级民族小学。

八十多年前的多若诺日,阳光正好。白云如水拓般在蓝天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绿草凄凄中,一匹骏马自远方飞驰而来。马背上精壮的汉子身后背着块木板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乌兰夫的同学,革命青年汪瀛州。蒙古包里,几个孩子聚集在一起,正眼巴巴地等着他们老师的到来。这些孩子有的来自相对较远的蒙古包,有的是附近牧民的娃娃。他们的老师汪瀛州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投入地下工作,在林西被日军通缉后,他辗转来到克什克腾旗西部达日罕地区隐蔽起来。此间,他建立了这所小学并亲自任教,教学之余还经常向当地牧民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这所拥有红色基因的小学就是现在的“白音门德马背小学” 的前身。

马背小学是基于草原游牧生活特点和原有的私塾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流动教学模式。然而,随着牧民逐渐定居,马背小学由全年巡回教学变成集中教学和巡回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978年,苏木、嘎查逐步实现固定的学校和教室,“马背小学”被全日制教学模式所替代。2001年合校并学的时候,白音门德小学在草原深处留了下来。 

当我虔诚地走进这所拥有红色血统的嘎查学校时,雨雪的势头越加猛烈,想着历届教职员工们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蒙古包之间,只为孩子们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校长轻轻推开一间教室的门,一名年轻的男老师正在认真讲课,对面两名学生坐的笔直,听的一丝不苟。

“这是三年级,也是我们学校最小的班级,只有两名学生。现在的白音门德小学仍然保留着马背学校的传统,家访和教学融为一体的特色教学。有教职工15名, 56名学生分六个年级,最多的一个班也才十几个学生”校长笑着说。

“别看这个学校学生少,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是方便了孩子们就近上学,二是对历史的发扬和缅怀。”一直陪同我们的嘎查副嘎查达达来说。别看达来年轻,但他却是一位熟读历史,爱好写作的知识型干部,说起多若诺日嘎查的历史人文与发展,头头是道。

“多若诺日嘎查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不但是闻名遐迩的草原名城,更是革命老区。1947年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亮子河战役’,内蒙古骑兵四旅36团还在这里剿过匪。”达来饱含敬意地为我们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而此时我们正站在一家饭店门口,老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大量游客的涌入,为当地牧民带来了商机。头脑灵活的牧民抓住机遇做起了饭店、旅店生意;同时还会售卖当地的奶制品、肉食和草原特产。雨雪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单薄的外衣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饭店老板额日德热情的把我们拉到店里,一大碗奶茶下肚,瑟瑟发抖的身子才有了些许暖意。不一会,一阵香味传来,额日德端来了一大盘包子,两碟小菜,抱歉地说:“今天不巧,停电了,别的做不了,只能请你们吃点蒙古包子御御寒了。”

夹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满口的汤汁,鲜香浓郁,肉质软嫩爽口。我一连吃了三个才放下筷子。吃食虽然简单,我却深切体会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额日德这家饭店以家常菜为主,没有客房,但她却同时经营着一家商店、美团优选和邮政快递。据说多若诺日还有一家商店,但饭店就仅此一家了。

“我们嘎查的人只要在美团优选前一天网上下单,第二天货品就能送到牧民手中。邮政快递更不用说,快捷方便,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牧民。”额日德脸蛋红扑扑的,身板结实,虽然她说的蒙语我听不懂,但不影响我对她热情开朗性格的认知。这位有着多年饭店商店运营经验的大姐,每年旅游旺季都是她最开心最忙碌的时候。她每天乐呵呵地迎接着天南地北的游客,并且给予他们回家般的温暖和关爱。别看她的店规模不大,但却是多若诺日连通外界的纽带。

“我们嘎查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和贡格尔草原交界处,自古以来都是以畜牧业为主。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助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未来,我们将以高质量的畜牧业为主,再结合旅游观光为发展主线,实现牧民更大的增产增收”。听着达来的介绍,我的目光却被积雪下探出头来的嫩绿草尖吸引。这里的人和小草一样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再过几日,绿野成荫,百花绽放的盛夏就会来临。到那时,人们捧着香浓的奶茶、手把肉、蒙古果子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东城无树起西风,百折河流绕塞通。河上驱车应昌府,月明偏照鲁王宫。”如今,杨允孚笔下的“鲁王宫”早已风光不再,多若诺日已迎来振兴时代的盛世辉煌。

多若诺日嘎查简介:多若诺日嘎查位于达日罕乌拉苏木西北部,距达日罕乌拉苏木所在地28公里,全境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和贡格尔草原交接处,6个独贵龙(村民小组),总面积40万亩。户籍人口400户956人,常驻人户228户846人。 2021年末嘎查人均收入15000元,集体经济收入累计1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