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3总第198期 >2022-06-17编印

一方水土一方人
刊发日期:2022-06-17 阅读次数: 作者:青华  语音阅读:

屏幕截图 2022-01-14 161501.png

其实, 新开地的清晨和黄昏都是一样的不染尘埃,高高挂起的天空瓦蓝澄澈。在群山环绕的谷底,乡政府所在地玉带似的小河贴着南山根流淌,一条干净整洁的街巷,首尾相望。假若你抬起头来环视四周,目光虽然会被连绵的群山阻隔,但青山绿水间自有一股超凡脱俗的纯真气质让人心生眷恋。

走在紧邻乡政府的新道梁村整齐干净的街巷上,晚风吹来阵阵草香,远处青山如黛,墨染沟谷,秀美的自然景观像极了一幅“只此青绿图”,妩媚而不妖娆。

如果把克旗的十三个乡镇看做兄弟,那么位于东南部的新开地乡,就是名副其实的“老疙瘩”。

“水到这方绿,草到这方青。”发源于达拉罕敖包山的西拉沐沦河右岸支流苇塘河,穿山越岭过苇塘村直入辽河,东都坤兑河则陪伴在侧,静静的滋养着这一方净土。新开地名字的由来不得而知,合理猜想一下,祖先们一路逃荒一路寻找落脚点。忽一日来到这块高寒漫甸区,只见水色山青,又有高山庇护,便决定在此扎下根来。他们开荒种田,繁衍生息。落脚点一定要有个名字,以便与外界通联,所以就有了“新开地”。祖先们取名因地制宜,给自己的栖息之地命名也是顺应天意,遵从好记、有辨识度、有特点就可以了。比如瓦房、大酒缸、油坊地等等,简约朴实的地名,极具地域特色。闲波云影,斗转星移,新开的地已成故土,但一代代新开地人把握时代脉搏,谱写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新篇章。

新道梁村于海龙的70多头西门塔尔牛,圈在围栏里,有的悠闲地吃着草,有的蠕动嘴巴反刍食物。圈舍旁是于海龙栽的树,郁郁葱葱的杨树林间,和暖的阳光透过叶的间隙散落地上,斑斑点点像针织的绿底碎花,朴素又大方。

于海龙正和妻子往车上装草准备喂牛。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这位衣着朴素的昔日打工仔,说起“牛经”却头头是道。

“一开始我是在外边打工的,但故土难离,就回来了。先养羊,后改养新品种西门塔尔牛。因为养牛要比养羊省事,经济效益也高。你看我们村的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前山后砬子,草场少,想放牧就得去很远的地方,算起来造价比在家舍饲还要高。没有草我就出去买草、买秸秆喂,搞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举双手支持政府的圈养政策。”于海龙的话比新开地的大山还朴实。

路上遇到一位老大爷,他说:“前些年,我们这山上长满了骆驼刺,现在几乎看不见了,这山还得继续管啊,再不管,子子孙孙就没饭吃了呀”。骆驼刺是骆驼的牧草,是一种低矮的地表植物,大多生长于戈壁沙漠。这种草的根径可以长达20多米,它庞大的根系能很好地吸收地底下的水份供应自身生长,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的减少了水份的蒸发。虽然骆驼草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敬佩,但如果一个地方出现了骆驼草,就证明了这个地方的生态已经出现了严重危机,离沙漠化已经不远了。如今,新开地乡已经完成退化林改造550亩,人工造林700亩,京津风沙源治理2000亩,共栽种各类树木24.05万株,生态得到了极大恢复。

新开地乡是传统的半农半牧区,这里的农民也是牧民,他们肩扛锄头,手拿牧鞭。基于本乡的实际情况,乡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用以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经过大量走访调研,他们提出了小户型“庭院经济”的养殖模式。乡党委副书记国赛菊介绍。

发展小农户畜牧业,就是按照“农牧结合、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的思路,围绕政府扶持、立草兴牧、典型示范,鼓励引导农民发展“家庭牧场”,在庭前屋后建设棚圈,就地就近就便发展畜牧业,大力推进全年舍饲禁牧。目前全乡已经有68户“家庭牧场”,既有效提高了土地和空间利用率,又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用于肉牛肉羊养殖。小农户畜牧业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升了养殖效益,极大的推动了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也由小变大、由大变优,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

小户型养殖业基本成型后,乡政府又为牧民们引进了优质种牛进行品种升级。并且协调低息贷款、发放大畜改良补贴、申请棚圈建设项目等政策技术扶持。于海龙的养殖场,也借着政策的东风,把老棚圈换成了宽敞的新棚圈。有政府的保驾护航,养殖户们心安了,搞事业的心气更高了。

除了小户型养殖,在红石砬村还有一处投资达137.8万元的舍饲肉牛养殖基地。这个养殖基地以村集体资产入股,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利益链接、劳务用工中的组织协调,由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棚圈场房作为固定资产入股进行具体管理运营。村民也以资金,或者牲畜、土地等入股,收益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农户收益分红、项目日常管理等,通过股份分红、务工收益、土地流转等联结农户,让群众实现租金、股金、薪金多重收益。

说到红石砬,不得不说金海君。在没见到他本人前,听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我曾试图在脑海中为他画一幅素描,但没成功。人的思维就是这样,总想把传奇人物具象化。初见金海君我并没有失望,能做大事的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个子不会太高,皮肤不会太白,眼神果敢坚毅。

金海君出生在红石砬一个特别贫困的小山村里,儿时丧母的他,是姐姐和奶奶带大的,读完高中他就没再继续念书。成家后他和妻子开了一间小百货商店,勉强维持生计。有一天,他忽然对餐桌上的土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新开地乡是克旗土豆主产区,这里的土豆口感软糯,淀粉含量高,是个中佳品。金海君发现,每年当地老百姓都会种植大面积的土豆,但是丰收后销售却成了大难题。虽然有贩子来收购,但年年被恶意压价,乡亲们忙了一年,最后却卖不上好价钱。他前期做了很多功课,以比贩子收购价高出好几倍的价格收购土豆,再运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进行销售,第一年就赚了30多万。

谁成想,第二年他就走了麦城。当踌躇满志的金海君想大干一场的时候,由于信息滞后,他不但把第一年赚的钱赔光了,还欠了乡亲们30多万,背上了70多万的贷款。巨额债务压的他喘不过气来,无奈之下,金海君踏上了外出打工还债的道路。

2007年,金海君拖儿带女,在北京的一家砖厂打工维持生活。有能力的人,在哪都不是弱者。他发现帮砖厂往工地销砖比出苦力打工来钱快。卖砖的同时,他还承包一些工地的零星小活干。几年努力下来,他还清了外债,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在他的倾力经营下,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宁夏石嘴山一座濒临倒闭的砖厂被他承包了过来。金海君的身上有着新开地人的执拗与坚韧,能干肯吃苦。在砖厂,他和工人们一起干活,有次他钻进搅拌机底下清理废料,等出来时,牙齿都成了黑色。他不怕脏不怕累,不知疲倦地打理着砖厂。终于,这家濒临倒闭的厂子在他手里起死回生了。

故乡总是羁绊,2015年,回乡养病的金海君看到当地的种植业单一,又动了回乡创业的心思。说干就干,2016年,在乡党委、政府和旗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成立了“金昊农牧专业合作社”,流转低产田4000多亩,开始种植中草药、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

站在合作社办公室的门前,就能看到他种植药材的大片良田。

“你看,这边种的黄芩,公路那侧种的是芍药,你们来的有点早,如果再过几天,就能看到我的芍药花海了,每年芍药花开的时候,这里都会吸引大批游客来这里打卡拍照。”金海君指着他的土地,颇有将军风范,似乎土地上的每一株植物都是他的士兵。

金昊农牧专业合作社,安置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有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也不再出去,就近在他的合作社上班。如今,合作社已经在克旗的同兴镇、乌兰布统苏木流转了大片土地,成为克旗南部规模最大的合作社。现如今,合作社共流转土地2万多亩,种植板蓝根、黄芩、赤芍等中药材1.3万亩,年纯收入达200余万元。他还投资1000多万元购买了农业机械设备,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另外,他们合作社投入巨额资金的大型肉牛养殖基地正在建设中,肉牛养殖基地可带动当地100多户养殖户发展肉牛产业。说金海君是我们乡产业的‘领头羊’,名副其实。”乡党委宣传委员马明学介绍说。

离开红石砬村,来到以烈士薛广华的名字命名的广华村。

广华村的食用菌大棚,远远的在公路上就能看到,永兴隆组的尹利新说起食用菌种植基地滔滔不绝。

“我们基地共有标准化菌棚150多栋,共投资1200多万元。还自建了高标准食用菌发菌棚及其附属设施,进行菌种培育、指导生产、产品深加工等,满足全旗食用菌产业‘南片区’的菌棒需求。菌棒自给自足后,一个棚就比原来节约了成本5000多元。我们种的香菇上等的投放市场,等外烘干成香菇干发往福建地区。种香菇与传统农作物相比,一亩地可增收300多元,既能增收,又能促进就业,每年都能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60多岁的董桂珍,就在烘焙线上找到了适合她的工作—剪干。每天忙完家里的活,她就来上班。一天能剪20多筐,一筐5元钱,每天100多元的收入,让她乐不可支。

在去往新开地乡政府所在地的路上,一块“藜麦种植基地”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新开地乡高地村藜麦种植基地隶属新开地乡高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法人白玉成有着成熟的农机作业和技术服务经验,他于2021年5月引进了藜麦。这种原产于南美洲,适宜高原或山地的作物富含多种维生素、多酚、类黄酮类、皂苷和植物甾醇类物质具有多种健康功效。藜麦具有高蛋白,其所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3%,还是一种低果糖低葡萄糖的食物,能在糖脂代谢过程中发挥有益功效。合作社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藜麦规模化种植产业。现种植藜麦3200亩,每亩成本630元,每亩可产藜麦250公斤以上,每亩产值2000多元,比之当地传统小麦、荞麦等作物,每亩产值可高出1000余元,效益非常可观。

新开地乡是“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隶属冀察热辽根据地。这一路,我一直思考革命老区新开地的特色是什么?当走出于海龙、金海君、白玉成所代表的新开地乡产业版图时我恍然大悟,是人!是勤劳勇敢、聪明朴实,不畏牺牲的新开地人的品格。金海君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块“天道酬勤”的匾额,白玉成的办公室则挂着“诚赢天下”。这就是新开地人的属性,勤能补拙!勤能通达!诚,则赢天下! 

新开地乡简介:新开地乡地处克旗东南部,南与翁牛特旗相邻,西与芝瑞镇连接,东与土城子镇接壤。乡政府距旗人民政府115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76个村(居)民组,户籍人口6798户15504人,常住人口3873户5718人。脱贫人口651户1612人,各类监测户57户128人。全乡国土面积55万亩,草牧场面积20.59万亩,耕地面积15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1万亩,粮食作物面积12.95万亩。2021年末,肉牛存栏5205头,肉羊存栏34642只。全乡地区国民生产总值3.1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