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3总第210期 >2022-09-09编印

莫索湾故事
刊发日期:2022-09-09 阅读次数: 作者:刘泷  语音阅读: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个叫莫索湾地方很有名,如今已是闻名遐迩的红色教育基地。一位在新疆戍边开垦老兵为我讲述了莫索湾的故事。闻之,不由唏嘘动容。

莫索湾原本叫摸索湾:

创业艰难百战多。在兵团,开垦农田大多以连为建制单位。一个连的人数并不多,超不过二十人。七连在距石河子七十公里外的一处沙海屯垦。这里,北临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终年干旱少雨,却有梭梭、红柳等野生植物在粗野地生长着,其间,不时有黄羊、野兔出没、奔纵。

这无疑是人迹罕至,寂寂无名的所在。

出发那天,已是十月。但中午的戈壁,依然骄阳似火。连长朱瑞彩带着战士,战士带着几张馕、几个西瓜、几个干菜罐头,便在此挖地窨子,驻扎下来。

他们用坎土曼,用锹,用箩筐,用双手,用肩膀,用汗水,剔去石头、沙碛,挖掘、翻动干硬的土地,让昔日沉睡的荒滩、戈壁,像打着哈欠醒来的孩子,有了活泛的模样、有了土壤的生气。

渐渐地,一公顷、五公顷耕地,在天高地阔的戈壁滩,仿佛涨潮的春水,沉淀、漫漶。然而,当朱瑞彩和战士们憧憬在耕地连亘、无垠,棉花、玉米、水稻硕果累累、馨香馥郁的梦境,津津乐道时,厄运却似夜幕下蝙蝠的影子,骤然翕动。

新疆天黑得晚,入夜十时,西天尚在氤氲晚霞的红晕。白天亮得早,尽管七点出太阳,但四点多便是一地白亮的光。开田垦地,开荒斩草,战士们每天劳作差不多十八个小时,一天当作两天。一天晚上,下工归营途中,一个老兵喊,连长,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到啦!即刻,如同传染一般,很多战士都在喊,我的也失明啦!连长也一个踉跄,怔在原地。仅有毛柳成说,我还能看见小路,看见西边的山影。毛柳成在全连年纪最小,十五岁。连长说,不好,我们营养不够,这是患夜盲症啦!

那晚,是毛柳成带路,领大家回了地窨子。

翌日,连长宣布修整一天,他由毛柳成陪伴,去了团部。

团长告诉他,全团的连队,都因缺少蔬菜,患上了夜盲症。

那时候,胡萝卜、苹果、韭菜、葱,十分匮乏。他们费尽周折,才从团部医院食堂,弄回一捆芹菜。

一捆芹菜,三十几棵,七连十七个人,每人仅两棵余一点,杯水车薪。

怎么办?几位老兵建议,连长,这点菜,我们吃了,也无济于事。干脆,都让给毛柳成吧,这孩子每天吃一棵,能带领大家坚持过冬,不然,一旦他失明,我们全连就废啦!

连长批准了这项建议。

于是,每当夜幕降临,毛柳成像只母鸡,走在前面,后面是十六人的队伍,或者牵着手,或者牵着衣服,趔趄归来。当然,殿后的是朱瑞彩。

好在,粮食还供应得上,只是菜蔬难以保证,偶尔,才能吃几块皮蛋,几口咸菜。

这样,全连得以在荒漠继续开荒斩草,开田垦地。

全连的人,在开拓农田的同时,忙里偷闲,在地窨子前,开出一片土地,用草帘子遮蔽,畦上几池胡萝卜、芹菜、大白菜、葱头。

终于,熬过了冬天,迎来了春天,不时吃上绿莹莹的青菜,七连战士的夜盲症痊愈了。他们一鼓作气,开垦出几百公顷良田,在全团,在整个兵团,一鸣惊人,崭露头角。

这年底,粮食丰收,葵花金灿灿,玉米红缨飒飒,还有堆积如山的大豆、棉花,让七连再次名声大噪。人们都说他们开垦了一块富饶的热土。很多的游民涌来了,兵团又派来了几个连的战士。

这里,人员辏集,田野欢腾,得需要一个地名了。

先是,朱瑞彩说,这地方是我们七连不顾夜盲症的威胁干出来的,就叫摸索湾吧。于是,叫摸索湾。不久,王震将军来此视察,说,摸索湾记载了我们兵团创业的艰辛,很好。但我们创业,更要守成。干脆,把提手去掉,叫莫索湾。莫索,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一种精神,那就是不思索取,一心奉献,这也是我们的兵团精神!于是,莫索湾一直叫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