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通讯员 尚晓平)“喂,110吗?家里老人走丢了,能帮忙找一找吗?”“喂,110吗?这里发生车祸了,有两个车相撞”“喂,110吗?我好像遇到电信诈骗了”……
在旗公安局,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不畏困难,不分昼夜,坚守在接警一线,守护着百姓的平安,时刻响应百姓的需求,她们就是最美接警员。她们每天耐心与报警群众交流,记录下报警人基本信息,派警给处警民警,在外人看来,这项工作可能简单又枯燥,但是,难的是坚守,是热爱。
呼应时代需求,延伸业务触角。新形势下,110如何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最亲、执法服务效果最好?面对时代之问,旗公安局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用“平安工匠”的标准,进行职能重塑,扩大业务范围,从原来的“二手传”变成研判的“排头兵”。依托警务数据中心,建成公安警务“最强大脑”,接到警情后,主动查询补充完善信息,24小时响应处警民警的各类信息资源查询、信息确认、协助开展研判等请求。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现在110来电,接警员一接通,就有专门人员立即查询报警人的相关信息,推送至处警民警,让他们心中有数。
精益求精,提升接处警效能。所谓匠心,就是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据统计,旗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7、8月份日均110电话呼入136起,其中,城区警情占全旗接警总量的75%,为进一步提升快速响应速度,旗公安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1、3、5分钟”出警圈工作机制和“情报、指挥、勤务、舆情”一体化实战化工作机制,强化情报指挥中心大厅与一线民警的互动,极大提升了民警处警效能,不断提升365天24小时服务的动力,筑牢守护百姓安宁的初心。
精雕细琢,擦亮公安“第一窗口”。守护在电话这头的接警员,是最让人心安的“精灵”;穿梭在街头小巷的警灯,是最温暖的“灯火”;奔跑在路上的蓝色身影,是最安心的“守护者”。110接处警工作,作为公安机关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窗口、执法办案的第一环节、打防犯罪的第一关卡、展现公安形象的第一平台,旗公安局110每日接警达98余起,不论是紧急求助,还是化解矛盾纠纷,不论是查处违法犯罪的现场,还是救助群众于危难中,无论何地何时,电话这头的“藏青蓝”,都是群众最安心的守护。
近年来,旗公安局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守护社会平安作为“第一责任”,创新接处警警务勤务机制,街面勤务向情报导巡升级转型,警情现场实现扁平化、可视化调度,持之以恒推动110接处警工作提质增效,真正让“110”成为违法犯罪的克星、人民群众的安全屏障、公安机关爱民为民的闪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