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4总第226期 >2023-01-06编印

载满温馨的马车
刊发日期:2023-01-06 阅读次数: 作者:刘兴宇  语音阅读:

我并没有坐过祖父的马车,但不妨碍我把他的马车想像得威仪而温馨。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赶大车的车老板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祖父就是赶马车的好车把式。在林西县,人们都叫他刘老板子。东家信任祖父,总是把最好的那套马车交给他,他给东家赶四匹马拉的大车,也赶自己的小马车,春耕秋收,运粮拉盐,接人送货。因为有了祖父的马车,乡亲四邻坐着祖父的马车,赶集访亲、就医送信、赶路捎脚,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省时省力、方便快捷,还有那份坐在马车上的愉悦和舒适。

马蹄哒哒,马铃清脆,祖父赶着马车行进在乡间田畴、塞外雪野、月色他乡,车轮碾过无数岁月,不知不觉中,有关他的故事也就载满马车。

1939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当祖父赶着马车经过永盛号村后的田野,发现那个被遗弃在路旁衣不遮休的男孩时,并没有和多数人叹气摇头地走开,而是把他抱起来放在车上,男孩惶恐胆怯的目光在祖父的安慰下渐渐平静下来,他伏在马车上,不知道自己被带到哪去,可是他已经分明感受到马车上的温馨。这个五六岁的男孩就一直生活在祖父家,最终也没有他的亲人来认领。直到有一天,祖父询问毡铺村没有生儿子的郭木匠想不想领养这个男孩儿,郭木匠答应了,并给男孩起名郭存久,长大后,郭存久娶妻生子,为郭家传宗接代。

对于贫穷的人来说,最难熬的是冬天。那年腊月,从巴林左旗逃荒出来的杨氏兄弟带着家人蹒跚在雪地里,无需他们过多乞求的话语,祖父让他们上了马车,一路拉回村里,腾出一处旧房舍把杨家老小安置下来。但是,连续的大雪让杨家的生活一筹莫展,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情状下,杨家还是来求助祖父,虽然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祖母仍然给他们带了年糕和一袋土豆,祖父赶上马车,给杨家拉了一车取暖的柴禾,杨家老小终于熬过那个寒冷的冬天。

不知从何时起,祖父有了名望。十里八村的贫苦百姓谁有了困难总会想到刘老板子,有求他帮忙,有请他想办法。那些年,祖父的马车行驶到哪里,哪里就有他的朋友,意气相投的,与祖父撮土为香,结为异姓兄弟。“刘老板子”被很多人知晓和尊重,即使当时的土匪流寇也会对祖父尊让一二。

土改时,乔金宝正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后生,他参加土改工作队,组织成立农会,平分土地,清算地主财产,被地主们恨之入骨。一天夜里,地主引来土匪袭击了村里的土改工作队,将乔金宝和两名村干部劫持到深山的一处房子里拷打,乔金宝的肚腹被豁开了口子,几乎露出肠子,这时,祖父闻讯赶来,他恳求土匪们说:“人命关天,各位看在我的面子上,留他一命,也给自己留条后路啊。”并用衣服给乔金宝缠住伤口。于是,土匪们停止了对乔金宝施暴。后半夜,趁着土匪入睡,乔金宝忍着巨痛逃出那所房子,踉踉跄跄地逃回村里,来到祖父家,祖父刚把他藏在柴草垛里,土匪也追到村里,这时,得知消息的区小队及时赶来,将这伙土匪抓获。

1947年,热河的解放区掀起了参军热潮,已经伤愈的乔金宝征求祖父的意见,想着要参军当兵,祖父不但支持他,还动员大伯与乔金宝一起报名参军。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十多个年轻后生报了名。入伍那天,新兵们胸戴大红花,乡亲们敲锣打鼓欢送他们,祖父套好马车,坚持要求用自己的马车送新兵到县城。祖父的马车翻山涉水,一路奔驰。后来,锦州战役中,大伯负伤留在后方,乔金宝随四野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新中国成立时,乔金宝已经升任邢台军分区首长。

1953年的农历大寒,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了的赤峰大地。傍晚,祖父给马喂上草料,回屋生上一盆火,然后,在睡梦中走完了一生。当时,祖母正住在喀喇沁娘家。

忙完了一年的春种秋收,祖母每年照例要在冬季回娘家陪父母住些时日。到了冬季,农活少了,祖父的大白马草料充足,养得膘肥体壮,他细致地打理一遍马车,在车箱里铺好毡子,祖母收拾好御寒的行装,祖父甩出一个响鞭便出发了,600里的路程,好天气时,两天就到达喀喇沁。祖母要在娘家住一个月左右,与父母亲戚们叙亲情、话家事。春节前,祖父必须去喀喇沁接祖母回林西过年,有时会载上子侄们,接上祖母后,顺便到赤峰购买年贷。每年腊月底,家里人盼到祖父祖母回来的时候,就是一年中一家人最幸福温馨的时候。

那一年,祖母没有等来祖父的马车。风雪载途,信息不通,当家人们把祖母接回家中的时候,祖父已经下葬10天了。

如今,我驾着汽车访南疆、探北国,祖父那载满温馨的马车,却一直驰骋在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