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是待客佳品,而苦酒却难以下咽。小霞和石头却喝下了爹娘为她(他)酿制的苦酒。二人留下遗言,活着不做夫妻,死也要在一起。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小霞和石头同住在一个小山村。在家里,小霞是三个妹妹的姐姐,石头是哥四个中的老大。论年龄小霞比石头小一岁。小霞爹是干部,月月挣活钱。石头爹是农民,天天挣工分。两个迥异的家庭,论吃穿住等生活条件,小霞家比石头家要强好多倍。可惜的是,天不随人意。小霞爹盼儿红了眼,小霞娘肚子就是不争气,连续生下四个丫头。恰恰相反的是,石头爹盼女心切,石头娘却接二连三地养了四个小子。
小霞爹认为,无儿就是断后,人前抬不起头。
石头爹自从有了四个小子,情绪低落,人前很少有笑容,除了低头不语,就是一袋接一袋地抽烟。尤其差一个多月新粮才下来的时候,石头爹更加愁眉苦脸。
有时,小霞妈也给石头家送点米面和旧衣物,帮衬一下。虽是杯水车薪,但石头爹总是要回报,帮小霞家干些耪地、割地、扶犁杖等活计。石头长大了,就打发石头去。每次干完活,小霞娘总是烙饼炒鸡蛋或擀面条荷包蛋,留石头爹或石头吃饭,改善改善生活。
石头因家庭困难,小学毕业就回家务了农。小霞初中毕业,也弃学回了家。
光阴荏苒,转眼小霞十九,石头二十。一个出落得像一朵花,一个长得身材魁梧。女大当嫁的小霞,便对石头产生好感,觉得他就是托付终身的人。可石头从未对小霞有过非分之想,还是照常帮小霞家干活。
玉米拔节抽穗时,石头和小霞给玉米追肥,歇息时,小霞趁机问石头:“石头哥,你想娶个啥样的媳妇?”石头回答:“我家弟兄多又困难,能有人跟咱就烧高香了,还挑拣个啥。”“你身强体壮,长相也不差,凭啥没有好姑娘嫁你?”小霞眼盯着石头说。石头红着脸回答:“因为咱是顺垄沟捡豆包的庄稼汉呗。”“庄稼汉咋了?庄稼汉不种地城里人不都得饿死!别人不嫁我嫁。”小霞勇敢地说道。石头听到小霞这么说了,就说:“我家和你家门不当户不对,就是你同意你爹娘也不会同意!”
“我同意谁也管不了!”小霞坚决地说。
小霞和石头从地里出来,村里人收工也往回走。
“小霞和石头搞对象了!”“别说,小霞和石头还挺般配!”“石头真有福,找了个干部家庭的姑娘!”……
村里人说三道四,议论纷纷。
小霞娘听到流言蜚语,觉得小霞和石头也很合适,况且一个女婿半个儿。
小霞爹为了小霞今后生活幸福,对她的婚事心中早就有了谱。小霞爹把他的抉择跟小霞娘说出后,一向夫唱妇随的小霞娘也很赞同。说:“两个孩子都好上了,有啥法让她(他)俩散了呢?”“咱们出面给石头找个对象,把小霞嫁给中学校长当教师的儿子,不就啥都解决了!”小霞爹回答。
不久,小霞爹便托人在相邻公社的一个小队给石头介绍了对象,女方条件是招石头做上门女婿。石头爹千恩万谢地说:“上门女婿就上门女婿,反正我也给石头说不起媳妇!”尽管石头一百个不满意,还是顺从了。
石头结婚时,女方接亲来了一辆四套马车,比娶媳妇还风光。
小霞结婚后,老公怀疑她在娘家不贞,经常打骂她。小霞先是忍气吞声,后来,见老公越来越变本加厉,小霞只好回了娘家。
石头过门后,轻活重活不少干,一家子人瞧不起他,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是嫌他吃得多,就是说他起得晚……
五月节前的一天,石头回家看望爹娘。夜晚,小霞和石头各自倾诉了自己的不幸和悲伤,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