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252期 >2023-07-21编印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获“全国自然教育基地”称号
刊发日期:2023-07-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特约记者 乌仁)7月7日至9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自然教育”为主题的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公布了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名单,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成为内蒙古赤峰市唯一入选单位。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貌类型和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其多样的生态系统。从地形地貌水平来看,保护区主要由三个大的自然区域构成:西北部为波状起伏、宽阔坦荡的台地草原及湖积平原草原,南部为连绵起伏的沙地,中央及东部为以达里诺尔湖为中心的独特的高原内陆湖群以及由湖群及河流发育形成的湿地。在这些不同的区域中分布有林地、草原、湿地、沙地、火山熔岩台地及农田等生态系统。

这里生物多样性富集,经过2012—2014年各学科组对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并查阅相关资料,在保护区范围内已收录到维管束植物545种,浮游植物86属,浮游动物50属另3科,底栖动物7属,鱼纲23种,两栖纲4种,爬行纲4种,鸟纲297种,哺乳纲30种,昆虫364种。其中鸟类18目48科297种,哺乳类3目12科30种,爬行类1目3科4种,两栖类1目2科4种,维管植物7科276属545种。

保护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6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均为鸟类。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56种,鸟类和哺乳类分别为49种和7种。

同时,北方少数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遗存和悠远的民族民俗文化积淀,构成了优质、生态、多元的自然探学资源,使之成为了人们返璞归真走进大自然,与自然对话的最佳目的地。

为了更好地开展自然教育、环境科普工作,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由鸟类标本室、科普影院、湿地长廊三个部分组成的达里诺尔生物博物馆。鸟类标本室陈列了保护区鸟纲17目38科135种,哺乳纲6目15科26种,还陈列了鱼资源和部分昆虫标本,是目前自治区最大、种类最全的鸟类标本室;科普影院可以容纳60人同时观影,展播二十多部保护区相关专题纪录片;湿地长廊用图文的形式全面展现了湿地保护相关知识和达里诺尔湿地全貌,形成了最生动直观的自然教育课堂。

“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是由中国林学会评定,由全国自然教育总校授予,对基地的自然环境、场地条件、配套设施、活动情况、体制机制和人员构成等均有严格的申报条件要求。“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这一称号既是对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保护区相关工作的督促与鞭策。下一步,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基于科学教育融合自然教育的“达里诺尔模式”,充分利用基于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治理保护工作进行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及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建设,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科学合理构建自然教育体系,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及自然环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