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260期 >2023-09-14编印

热水塘街道 “四+”工作法 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
刊发日期:2023-09-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通讯员 王纬航)近年来,热水塘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打造了“四+”民族工作法,有效夯实民族工作基层基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档升级。

以“研学+”筑基础,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体化进程。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坚持所有工作向此聚焦聚力,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学习研讨、座谈交流20余场次;发挥直属社区和平安旅游商会两个“市级最强党支部”作用,组织基层党员和商会成员开展专题学习50余次;每年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制宣传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10余场,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以“服务+”强保障,着力构建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以服务各族群众为重点,加快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在直属社区施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打造“智慧热水塘”平台和群众自治议事平台,组建网络法律咨询队和义务巡防队,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事务。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处,组建志愿者队伍6支,以微课堂、微舞台、微服务等方式深入社区网格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平安建设、助老服务等志愿活动26次。积极培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赤峰好人”“优秀共产党员”“杰出企业家代表”等先进典型8人,讲好温泉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以“旅游+”增活力,加快推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立足全旗旅游集散地这一重要战略位置,坚持以“旅游+”带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围绕每年近30万游客的涌入,持续加强对各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全力解决各族游客的困难和问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中,在街道悬挂主题展板、标识、横幅、海报及电子屏40余块,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打造居民活动室2处、基层纠纷调解室1处,全时段免费开放服务设施8处,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便利条件。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浴家乐”蒙古族特色餐饮以及特色旅游纪念品店铺138个,让游客在旅游途中感受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以“产业+”促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以温泉康养产业为主导,成功引进一众高品质温泉酒店,温泉疗养、餐饮住宿、商务会展等综合性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各族群众就业400余人。引进著名蒙医阿南达,打造阿南德蒙医馆项目,推动各民族医药文化与温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康养服务水平。加快街道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累计投资4亿元,完成镇区路面硬化6.8万平方米,绿化5万平方米,栽植景观路树3000株、花灌木26万株,安装路灯420盏,楼体亮化17处;建成神泉圣水广场13000平方米,休闲娱乐广场2800平方米,辖区内各族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