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通讯员 崔志敏)金秋送爽,硕果飘香,新开地乡高地村的3734亩藜麦丰收在望。这种适合在高寒漫甸地区生长的超级谷物,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5万元,更在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下保障了238户农户稳定收入112万余元。为解决藜麦原粮产地收储、产地初加工问题,高地村建设了藜麦烘干仓储中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围绕全乡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步伐,高地村立足资源禀赋,增厚村集体“家底”,从山沟沟里走出了一条富民兴村的新路子。预计到2023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38万元。
高地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成立股份经济、土地、劳务、置业、旅游“五大合作社”,量化股权3887.7股;村集体领办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机具40余台套,承接新开地乡社会化服务项目,以3个万亩种植基地(藜麦、燕麦和旱作小麦)为服务重点,连续三年开展社会化服务,节约农户种植成本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
为进一步筑牢村集体经济发展堡垒,高地村结合全乡畜牧业发展实际,推进肉牛产业规模化、提质化发展,争取自治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资金125万元,建设肉牛养殖基地1处,购入西门塔尔基础母牛40头,村集体以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每年可收益分红8万元。同时深层次挖掘“庭院经济”潜力,培育中小型“家庭农牧场”10余户,通过村集体引领、合作社示范、农户跟养的模式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养殖+庭院经济”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