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什克腾旗蒙古族老年艺术协会,有一位唯一的“非蒙古族”会员,十分活跃,广受赞誉。他不仅没有因为自己的“非蒙古族”身份而显得格格不入,反而和蒙古族会员们相处融洽,打成一片,情谊深厚似兄弟姐妹。他就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杨清华。
杨清华和蒙古族同胞的“缘分”从青年时代就结下了。1978年杨清华在牧区参加工作,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为了方便与蒙古族学生、家长、同事交流,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虚心请教,自学蒙古语,逐渐用蒙古语能进行日常交流,拉近了与蒙古族学生和家长的距离。为了保证蒙古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一样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他有针对性地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让蒙古族学生和汉族孩子共同进步成长。
杨清华:“那就说作为老师来讲,教学生就必须得量体裁衣,你也别说蒙古族汉族,当然蒙古族孩子这块儿,有的时候你话说快了他就听不明白,这时候你必须有耐心去给他再一次的讲解、解释,什么时候他说‘莫得呐’(蒙语,意为‘知道’)这就行了。‘莫得喹’(蒙语,意为‘不知道’)你不白给他讲了,所以说呢,就是孩子说知道了就行了,不知道你还得给他重新讲,这就是汉族孩子跟蒙古族孩子的区别。”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杨清华兢兢业业,把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看得很重,抓得很实,音乐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他还将笛子、四胡、三弦、马头琴等民族乐器演奏技法倾囊相授,让学生终生受益,有的后来甚至从事了音乐专业。
在与蒙古族同胞的朝夕相处中,彼此间的情谊也愈加深厚。杨清华说,这一路走来,得到过无数蒙古族兄弟姐妹无微不至地关怀。在一次去给学生做辅导的路上,杨清华遭遇恶劣天气,被困途中,好在被一位牧民救起,才捡回一条命。
杨清华:“那时候没车也没马,就走着去的。最后就走到半道儿上,脚冻了搓搓脚,越搓在那儿越冷,最后就冻晕在那儿了,冻晕在那儿以后,后来一个牧民骑着马他就发现(我)了,给(我)送到医院去了,就这件事情是我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一个。”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杨清华至今仍觉得十分感动。这件事让杨清华终生难忘,甚至对他一生关于对民族团结的认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自此之后,杨清华与蒙古族同胞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加入蒙古族老年艺术协会后,杨清华积极发挥自己音乐才能和蒙汉语兼通的优势,组织带领大家学习乐器演奏、排练文艺节目,将民族文化精髓融入音乐作品当中,乐团的艺术水平日益提升。同时,他多次率团参加各类文艺演出,传递民族情,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展现出对民族团结的拳拳之心。
那僧孟克:“杨清华老师多年从事教育事业,我们也一起工作过,他在旗教育文艺工作上做了很多的贡献,教出过很多好学生,他在抓民族团结方面也有着贡献,老年艺术团建立以来他也是主力,弹奏,指导,组织着我们,督促着我们进步。”
几十载春秋如一日,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退休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杨清华在民族音乐教育和传播的道路上,不改初心,扎根民族团结的沃土,与各民族同胞一起,用民族音乐来维护民族团结、传播民族团结,始终把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到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动演奏出一曲曲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
杨清华:“从2014年我成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个人之后,我就对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我一定要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努力的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为民族团结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今后,我要遵照二十大精神,把民族团结工作落实到平时,落实到内心,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在自己今后的人生当中,把民族团结这个工作当做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团结工作,贡献我毕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