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4总第263期 >2023-10-13编印

淡写五台山之三
刊发日期:2023-10-13 阅读次数: 作者:袁清良  语音阅读:

人生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一岁年龄一岁人,一岁年龄一岁心,只要放下执著,不论什么年龄,都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眼界高处无物碍,心源开时有清波。眼不动,心可观万里,心不动,则气定神闲。

此时太阳有些西偏,虽然是我们迎着太阳下山,可是此刻太阳的能量大打折扣,似乎又找到风的影子。从黛螺顶下来,一路听着微微松涛,我们走下石阶,如同走下一部云梯一样,把内心的惬意涂满天际,古老的石板路充满着迷离的格调,显得格外的高深莫测,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渴望一种世代的清平,寄托一种美好与神圣。

菩萨顶是此次必去之地,菩萨顶位于灵鹫峰上,走进山门,高大的红墙内,殿宇林立,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全寺建筑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弘,红柱红墙金色三彩琉璃瓦覆盖,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旧色泽如新,无论是远看还是近观,都显出富丽堂皇,富贵豪华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恭驱宝殿,敬入山门,一派佛国仙境的景象让人赞叹不已。

菩萨顶也是五台山黄庙之首,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较高,加之殿宇云集,布局严整,因此更加的雄伟壮观,山门前的一百零八级台阶暗指辖山西旧属的一百零八个县,沿一百零八级台阶登高又指人间一百零八种烦恼皆踩在脚下。一百零八级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峭,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犹如攀云登月。登上菩萨顶回身四望,感觉天低地阔,远处的山,山上的云,松翠云缠风光无限,近处的清水河反射着苍弯,闪烁着水晶似的荧光,雄伟多姿的庙宇建筑群都收于眼中。

在五台山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极其少见的,四柱七楼牌楼矗立在一百零八级台阶之上,牌楼中门大匾上有康熙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字迹苍劲有力,笔走乾坤,气势磅礴,墨染千秋。可是峰字下面的丰三横少了一笔,究其渊源是顺治爷出家,康熙帝寻父不果,所以少写一笔,如果康熙帝找到父亲再补上一笔。

登上一百零八级台阶,过华丽牌楼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此段石阶与所有寺院中的石阶都不同,垂带夹着石阶中间铺设的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相互缠绕,真可谓“活龙活现”。这不仅象征着高贵和尊严,也体现出力量和智慧的结合。

文殊菩萨大殿前又有牌坊一座,上有康熙帝御笔“五台圣境”四个大字,此殿又称之为“滴水殿”,殿檐下的石阶有一处高起状似蜂窝的水垢,当天空晴朗时,该殿仍像古代计时“滴漏”一样,隔一定时间滴一滴水,后来经过翻修破坏了这一奇观,可是水垢仍在,事实犹存。

整座殿宇恢弘大气,庑殿顶,卷棚飞檐,正脊装有铜质宝顶,四条垂脊各装有神兽,下缀铜铃风过自鸣,檐下粗大的紫檀色廊柱包金墨刻着一副对联:“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磬清彻,香烟缭绕,胜幡蹁跹。”内供三大士铜像,文殊菩萨居中,左供观音菩萨,右供普贤菩萨,铜像光彩夺目,东西两侧供十八罗汉塑像,横梁上悬挂横匾,为乾隆皇帝御题“人天尊胜”。顶礼朝拜者攒集于此,无论官宦百姓都隐介藏形,收敛以往的张扬。

据说康熙帝在五台山还有一段风流韵事,一次康熙帝游五台山路过营坊街,见一名叫梅枝的民女正在碾米,长得像梅花一样俊俏,康熙帝夜宿五台山情动于衷,吟咏成诗一首:“骑骏马,过皇庄,遇一女子碾黄粱。玉指杆头托,金莲裙下忙,轻起笤,慢簸扬,回道辄步整容装。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指娥眉柳带霜。可惜这般风流女,嫁与谁家田舍郎?”康熙帝将诗稿置于书案上,内侍太监发现,猜知帝意,夜访梅枝,召宿寝宫。后来梅枝怀孕生子,被康熙帝接到他处,长大后送到菩萨顶出家,敇封大喇嘛,赐予提督印称“当朝一品”。梅枝被敇封为妃子,住在菩萨顶的妃子寺。

又据说,董鄂妃死后悲痛欲绝的顺治帝就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康熙帝长大亲政后,一心想找回父亲,他多次出行都带着寻父的目的,一次康熙帝得知父亲在五台山,于是便微服来到五台山,数日寻觅未果,这一日康熙帝在禅院散步,见一个老僧走过来,与母亲说的父亲有点相像,便问道:“师傅尊姓高名?”老僧轻声说道:“出家人没姓没名,我叫八叉和尚,请问小施主你来的时候秋苗可好?”康熙答道:“我来时一路但见秋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康熙帝回京后一日闲暇写字时写到父字时,猛然醒悟,“八叉”八字下面一个叉不就是父字吗!便急忙与母亲说了此事,母亲说:“我的乳名叫‘秋苗’他这是在问我呀!”叹了口气又说:“这是天意呀!”

后来康熙帝再次来到五台山,一日一个小喇嘛递上一首诗: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朕乃大帝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悔恨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去紫袈娑。

吾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兔走乌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疏九河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将,南北山上卧土泥。

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

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每日清闲自己知,经尘之事若相离。

口中吃的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栖。

莫当出家容易得,只缘累代种根基。

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

我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

小喇嘛告诉康熙帝给他诗稿的僧人托他转告:“善待黎民百姓,既是报答父恩!”康熙帝感慨不已,命人把诗稿刻于寺庙大殿上以为纪念,这首顺治归山词在菩萨顶成为一道靓丽景观。大匾由二十块黑红色理石组成,上刻金色楷书,匾头刻有“大圆照寺海信敬立”,末款“佛历二五五七年(癸巳)六月辟谷四天于佛都金陵世欣园三宝弟子常志成书”。菩萨顶牌楼大匾“灵峰胜境”的峰字一直没续写那一笔。

夕阳已经衔住山巅的苍翠,山影拉的很长很长,桃红色的云染红了天边,归鸟们纷纷从头上飞过去寻找它们窝巢。夜幕慢慢地拉下帷幔,一轮明月悄悄地升上天空,嘈杂的小镇渐渐地安静下来,似乎正在酝酿着如何应对下一个繁华。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光,哗哗地下起了雨,这就是大山的脾气,这就是大山不可捉摸的个性,这就是清凉山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