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忠友 王明达)克旗浑善达克沙地白土井子综合治理项目区属于浑善达克沙地,是赤峰市两大沙地歼灭战全面启动的现场之一。东至303线、南至集通线、西至经棚镇白土村西边界、北至岗更诺尔。
过去的克旗曾是古树参天、葱茏蓊郁,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在这里生存繁衍,以其朴素的生态理念传承着塞外大漠的生态文明。时间追溯到上世纪80-90年代,受气候变化、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这里土地逐渐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劣,草场变成了一个个“沙坨子”,白花花的沙地不断吞噬着农田和草牧场,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阻碍了当地交通和农牧业发展。
沙丘之上,在植被稀疏的白土井子综合治理项目区现场,工人们将长短一致的河柳条插入沟槽里,一眼望去,4×4米的网格沙障整齐排列,一排排河柳条像持枪列队的战士,正在抵挡风沙的来袭。
沙障的两侧,一边是看不见边际的沙地,一边是白土井子村民赖以生存的村庄。
当地村民在得知治沙消息后,纷纷加入到施工队伍中,用最原始的小型犁杖犁地开槽,人们蹲在沙地上一根根插好树枝,秋日的热浪让人挥汗如雨,这群不知姓名的劳动者,用他们的双手构筑守护沙地的“长城”,保护自己热爱的绿色家园。正在治沙现场领工劳动的该旗经棚镇白土井子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方海东介绍,全村大战40天,每天都有50多人参加埋设河柳网格沙障,最多时达到577人,目前,共完成机械复合沙障5600亩。
“白土井子综合治理项目区以人工造林、工程固沙为主要建设内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区施策、精准施策,在严重沙化的流动和半固定沙地,采取工程固沙与灌木造林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区域植被恢复,提高当地农牧民经济收入。工程建成后,白土井子地区林草植被盖度将迅速增加,区域内流动沙地转为半固定、固定沙地,可以有效地保护周边40余万亩草牧场。”克旗林草局局长李彦军介绍说。
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荒漠化防治进程,打好两大沙地歼灭战,近年来,旗委、政府大力推行系统化、规模化治沙的模式,采取经济林、牧草场、饲料林相结合,乔灌草综合配置,从提高生态效益、打造多层景观效果、提高经济收益、缩短经济周期出发,打造成“林成网、特色治理项目成方”的综合效益治理模块,提高成片造林力度,有效防治荒漠化和改善生态环境,力争把白土井子打造成克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