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石宝华)为进一步服务好灵活就业人员,旗就业服务中心根据当地零工供给分布情况,规划建设2个旗级零工市场、8个社区零工驿站和13个苏木乡镇就业服务站,做到全旗零工服务全覆盖,在规范零工市场的同时,激发灵活就业新活力。
结合实际,建设三级零工服务平台。旗级零工市场建设在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和原零工集中区域,场地、人员等软硬件齐全,零工驿站设在灵活就业人员较多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大厅,配备了LED屏幕和音响,通过音视频和社区网格群收集发布零工信息,苏木乡镇党群服务中心的就业服务站同步履行零工服务职能,服务农牧民的同时促进转移就业。
信息共享,将服务送到家门口。三级零工服务平台通过旗就业服务中心协调联动,全旗就业岗位信息实时推送,零工需求方和零工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及时沟通,达成合作意向。
制度健全,提升零工服务质量。零工市场在发挥搭建岗位供需桥梁的基础上,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摸底建账,提供宣传就业政策,收集就业意愿,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维权调解等服务,提升就业效率,切实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
通过实地走访全旗64家企业和电话调查3175家企业收集招聘需求,登记需求包括装卸工、司机、家政服务等40个工种。零工市场运行以来,累计发布招聘信息280条,提供循环就业岗位1510个,服务求职人员29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