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兴红)走进万合永镇粮库大院,一排排色泽金黄整齐划一的玉米铺在晾晒场,目之所及一片金黄,勾勒出秋天最美的丰收画卷。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直接关乎粮食的产量,年初,万合永镇紧紧围绕“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目标,依托百岔川肥沃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赤峰华农丰等8家制种公司,投资1300万元,在百岔河两岸建设了1.62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制种公司与大河、广义、二地、万德成4个村705户种植户签订了保底收购价格为每亩2800元的《繁育玉米杂交种子合同》,开启了玉米制种订单新模式。
“今年我家种了25亩玉米制种,从选种到耕种防收每个阶段,制种公司技术员都会全程指导。现在,已完成秋收,进入晾晒阶段,亩产量能达到800多斤左右,按照当前市场价格4元每斤计算,扣除每亩800元生产成本后,纯收入能达到每亩2400元左右,这可比种植普通大棒子每亩多收1200元。”种植户刘向阳乐呵呵地说道。
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做好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保障好农户们的收益,万合永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旋律,立足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订单农业,努力提升万合永镇玉米制种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水平,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展万亩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路径,真正实现以品种促增收,以行动惠民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百姓走向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