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3总第269期 >2023-11-24编印

小雪
刊发日期:2023-11-24 阅读次数: 作者:犁夫  语音阅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初冬的节气,辽都国民优级学校的课堂里,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在教导学生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诀》。这位年轻的女子叫张文雅,是从东北哈尔滨逃难,来到这里的。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气,进入该节,气温下降,逐渐降到结冰以下,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

“谁能说出我们东北地区关于流行节气的顺口溜?”张文雅提问语刚落地,马上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知道!”“那你就背一背,让同学们听一听!”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听着稚嫩的童音,张文雅仿佛回到了东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张文雅的家乡就在东北的松花江边,父亲是皮货商,常年跑买卖,家庭虽然不是大富,但和其他人家相比,还是很殷实。她是父母唯一的孩子,1943年,母亲鼠疫死了,父亲在押运皮货的途中,遭遇日本人的袭击,货物被掠,双腿被打折,回家没几天就病死家中。临咽气对张文雅说:“孩子,东北沦陷了,你快跑吧,找一条活命的路!”

张文雅草草地埋葬了父亲,只身一人流浪。那是1943年的冬天,张文雅拿着简单的行李,走在冰天雪地的荒野里,几天没有吃饭了,她饿的一步也走不动了,连饿带困,最后,在雪地里睡着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大山深处的地窨子了。睁开眼才知道这是抗联的密林大营。身体恢复以后,张文雅就在抗联做起了卫生员和教员。直到1945年,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她被抗联派到了辽都,目的是获取日本人在辽都的情报,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准备。

到了辽都,正好赶上这里要办国民优级学校。经过面试,她进入学校执教,生活安顿下来。

学校里,让人想不通的是,日本人居然在学校里实行“新学制”,其特点是殖民奴化性。伪民生部“调令”里载:为养成忠良国民,即以建国精神为基础,陶冶人格,涵养德性。说穿了,就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奴才。新学制的主要课程有满语、日语、修身、自然、算术、图画、体操、音乐等,所谓满语,就是汉语,这是日寇为模糊我民族意识,有意制造的糊涂概念,小学一年级就学日语。康德五年,竟把日语列为“国语”之一。朝会时,要向建国神社、伪满皇帝、日本天皇遥拜,要熟背“诏书”和“国民训”,妄图使青少年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这些,都叫张文雅十分愤恨。她以教书为掩护,加紧了对日军情报的搜集。表面上,张文雅对班上的日本学生关心备至,实际上是从这些日本学生口中刺探情报。

1944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七,小雪。这一天,辽都飘起了小雪。日军辽都机场的位置,飞机的类型,包括日伪军驻地军事部署,日军在辽都和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日本人在辽都的人数,从事的行业,等等,张文雅急切地想把这些情报传递出去。然而,和她一直联系的交通员在接头的路上被捕了。交通员经受不住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叛变了!

很快,日本人找到了张文雅。张文雅被日本人带到了刑讯室。

面对叛徒的指认,张文雅没有抵赖:“是的,我是抗联的情报员,你们的所有情报都是我搜集的,包括你们的家属信息,包括你们孩子的信息,至于军事情报,你们已经没有秘密可言,因为你们的夫人把你们的秘密,在我们的交往中,都透漏给了我,只不过你们不知道我是情报员而已!”

“太平洋战争即将结束,美国、英国和中国都向日本宣战,而与日本同盟的欧洲轴心国—纳粹德国与意大利亦向美国宣战。你们的末日就要到了!”张文雅从心里发出自信的笑声。

鉴于张文雅的特殊身份,她被日军连夜押送到了新京,最后秘密处决。

让人想不到的是,尽管张文雅被捕了,情报还是准时送出去了。原来,张文雅事先准备了另一套应急方案:她把《二十四节气歌诀》放在了平时没有动用的交通站泰和药店,泰和药店交通员借着采购药品的机会,把情报送到了抗联。抗联情报人员使用中文拼音歌诀破译摩斯密码,然后再把摩斯密码翻译成汉语,就是情报内容了。这一点,是抗联的绝密。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又是一年小雪飞,雪花晶莹,闪亮着问候;雪花蹁跹,飞舞着牵挂;雪花芬芳,绽放着思念。

在辽都街烈士陵园,一位男子把一束鲜花放在了墓前,立正,敬礼。

“文雅,我们胜利了,你安息吧!”原来,这位男子就是泰和药店的那位伙计,也是一名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