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铭)党员是党的基本组织细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基层党建最经常、最基础的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克旗着眼党员管理质效提升,积极探索党员管理新路径,“量体裁衣”抓实对农牧居民党员、“银发”党员、流动党员精细化分类管理,进一步推动全旗党员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坚持“优队伍”,让农牧居民党员“提量”更“提质”。“作为一名党员,能为村里发展出份力,我倍感自豪。”正在参加专题党课的万合永镇关东车村农民党员刘晓彬感慨。克旗始终把发展农牧居民党员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针对农牧居民党员数量多、流动性较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等情况,进一步强化农牧居民党员教育管理,通过开展一次专题党课、领办一件民生实事、签订一份承诺践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农牧居民党员整体素质。截至目前,全旗农牧居民党员全覆盖签订党员承诺践诺书6000余份,领办民生实事6500余件。
服务“心连心”,让“银发”党员“动身”也“动情”。“以前在社区就是自由活动,现在不仅有人管理还有老师教,没想到这个岁数了还能上个大学。”刚从老年大学下课的韩大爷十分开心。为满足“银发”党员精神文化需求而成立的老年大学,设有国标舞、大合唱、书法班等十余种兴趣课程,确保“银发”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近年来,克旗不断提高“银发”党员教育管理质效,对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银发”党员,党组织通过“上门送学”“过政治生活”等方式及时将党的“好声音”传达到位。同时将韩大爷这样身体健康,工作激情高的“银发”党员及时纳入“银发人才库”,目前共入库人才54人,逐渐成为政策宣传、矛盾调解、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兵强将”。
高飞“不断线”,让流动党员“流入”变“融入”。走进经棚镇景泰苑小区,一条印有“流动党员‘不掉队’流动红心永向党”字眼的条幅格外显眼,群众聚集处原来是应昌街道庆宁社区副主任刘丛彬正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破解流动党员组织难、管理难、教育难等问题,克什克腾旗依托全旗1500余个基础网格,采取日常走访、入户排查、表格调度方式,对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动原因、流动去向、联系方式等信息按照“一支部一表、一党(工)委一册”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同时动员广大流动党员充分利用“码上行动”线上平台报备登记,及时上传先锋风采、“三会一课”案例,进一步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截至目前,已开展流动党员线下读书会、座谈会、红色观影活动30余场次,覆盖人数1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