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294期 >2024-05-24编印

红山子乡 因地制宜 这里乡村振兴“有一套”
刊发日期:2024-05-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通讯员 何艳新)在广袤的土地上,红山子乡福盛号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个村庄,以其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福盛号村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村民们勤劳的双手,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活力。

红山子乡福盛号村种植业基础薄弱,种植品种散乱杂,规模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为此,乡党委、政府从调整产业结构出发,通过走访调研和充分论证,福盛号村无论是昼夜温差、空气湿度、光照时间等气候条件,还是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都完全符合食用菌种植要求。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党建引领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见到实效,福盛号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突破地域、条块、隶属的因素限制,将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引进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形成食用菌产业特色品牌。

福盛号村六棵树组的“老石西瓜”远近闻名,老石头叫石桂新,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成功实现了从贫困户到种瓜致富带头人的转变。福盛号村多为沙土,适合种植西瓜、香瓜、哈密瓜等,瓜甜瓤沙。乡党委、政府鼓励村民发展产业,通过统筹多方资金,在六棵树组打了深口井和浅口井,为石桂新大规模种植西瓜提供了保障。同时还为其提供去经棚镇三义村实地考察学习的机会,聘请专业指导老师讲解病虫害防治办法,学习如何提高西瓜种植品质等专业知识。如今,福盛号村六棵树组的瓜果采摘园已经远近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石桂新的成功也带动了其他村民一起种植西瓜。在他的带领下,14户贫困户全部靠种植西瓜实现了脱贫致富。

福盛号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了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村庄里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福盛号村结合龙口漂流旅游资源优势,打造老号子店文化旅游打卡地,引导当地村民转变思维、变换角色,开办农家乐5家,打造小笨鸡炖河鱼地方特色美食。这不仅为福盛号村打造了明信片,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传承和弘扬了乡村文化。

福盛号村的乡村振兴实践,是因地制宜的典范。在这里,人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潜力,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