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294期 >2024-05-24编印

于凤玲 扎根乡土 倾力真情服务三农
刊发日期:2024-05-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郎镕泽 董骐嘉)“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作为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旗农牧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于凤玲始终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动各项技术走进田间地头,乐当农技推广的“服务员”,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用行动和热血践行对“三农”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眼下正值农忙时节,这几天,于凤玲正深入各村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开展种子包衣工作。经过称量、配药、拌种等环节,一粒粒“身穿红衣”的种子被种植在肥沃的土地里。

克旗农牧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于凤玲:“今年咱们克旗粮食作物开展种子全包衣技术,这项技术有效防止病虫害,保全苗,省药、省肥、省工,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天敌的伤害,节省用种量可达到百分之十,省药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增产百分之十五以上,这项技术将会为农民朋友们带来很好的收益。”

在送技上门过程中,于凤玲通过“理论培训+现场演示”的方式,为农户讲解幼苗培育、水肥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帮助农民把好“技术关”,为丰产增收打好基础。

宇宙地镇种植户 郭海民:“今年咱们棚种植的辣椒,种植前于主任就来过两趟,给我们指导棚内消毒,种苗检疫,她平常下乡态度非常好,有时给我们打电话问病虫害,帮我们解答难题,我们有困难也给她打电话,帮助我们解答。”

从推广良种到示范绿色技术,于凤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学习,针对适合我旗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机械进行试验总结。在田间地头和实验室里,一年四季都有于凤玲忙碌加班的身影,多年来,她累计推广农业技术50余项,并为多个科技项目实施及研究提供基础和数据支撑,有力带动了我旗农业科技进步。

克旗农牧局工作人员 郭玲玲:“一直以来于主任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在工作中都是尽职尽责,非常认真,细致严谨,为工作起早贪黑,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干劲,对自己专业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在平时中她也向我们分享一些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我们身边的同事非常的关心和照顾。”

为了让好技术从论文里入户到田,于凤玲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通过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帮助农户们解决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将农业科技成果留在千家万户,为我旗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扎根基层26年来,她见证了我旗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田间地头翻天覆地的变化。

克旗农牧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于凤玲:“我98年刚毕业就回到了克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克旗这边粮食作物品种单一,种植方式相对传统,耕作方式也比较粗放。现在克旗耕作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良种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回想起这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感觉我的付出也很值得。”

脚沾泥土心系群众,满腔热情服务“三农”,这是于凤玲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坚守在基层农业第一线,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她用辛勤和汗水浇筑我旗农业科技的新成就,用敬业奉献塑造了农技干部的新形象,在广袤田野上勾勒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图景。

克旗农牧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于凤玲:“我将踏踏实实地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立足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以病虫害监测防控项目为抓手,建设7个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通过2年时间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病虫害监测信息系统,扎实推进粮食增产增效和单产提升行动,促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发展,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确保粮食安全,围绕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农村,为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