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295期 >2024-05-31编印

董学存 防沙治沙 向绿而行
刊发日期:2024-05-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杜海龙 刘阳)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防沙治沙一线的林草人,从新开地乡林业工作站到旗森林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治沙造林是他一直以来的热爱与坚守。哪块适合种什么,哪里的沙化情况严重,都刻在他的脑海里。在“治沙人”董学存心中,防沙治沙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董学存现任旗森林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林业副高级工程师。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造林绿化工作。自2010年到旗林草局工作以来,他参与了全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造林技术指导等工作。2018年,内蒙古浑善达克林场克什克腾旗分场规划工作全面开展,他负责带队调查了我旗境内浑善达克沙地现状,并参与编写了《内蒙古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实施方案》,为总场规划各项任务指标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克旗森林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董学存:“(对)造林来说,必须抓住春季的这个黄金期,一般常规造林时间都是4月末到6月份,这整个时间就是两个月时间的黄金时期。秋季也能造,但是秋季树体萌动以后,成功率没有春天造林成功率高。”

董学存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了新的治沙造林机制,通过采取以工代赈、先造后补、合作社造林等方式,让农牧民能参与到从建设到保护的多个环节,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克旗森林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董学存:“(原来)主要是以咱们乡土树草种为主,但经过这几年不断探索,不断地去外地考察学习,结合咱们克旗的浑善达克沙地实际,后来逐渐又引进新疆大果沙棘,这个沙棘适合咱们这个地方生长,因为它有经济效益,三年以后它就能挂果了,首先第一步咱们固了沙了,第二步又能给农牧民带来点经济效益,这不就更好了,所以说老百姓也非常支持。”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董学存在防沙治沙方面不但有了数据支撑,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治沙思路,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遵循科学规律。

克旗森林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董学存:“现在咱们是从最难治、最不好治的,先难后易这么治理,这种治理就是非得先做沙障,做工程固沙,固沙完以后再灌木造林,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能够迅速把沙地固定住,然后逐步的恢复。”

2023年,我旗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引进“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打造了1.8万亩“蚂蚁森林”,董学存的技术创新和务实作风使得我旗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期间,他获得了“农牧业丰收三等奖”和“克什克腾旗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克旗森林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董学存:“你像咱们看这块是原始地貌,就是原来的土层,就是我这个部分的土壤已经早被风刮到那个方向了,所以如果不治理,每年这个沙子会让它们滚动,把原来好的草原也都破坏了,覆盖了沙化了,这个咱们必须进行治理。”

防沙治沙好比一场拉锯战,绿进沙退,久久为功。而面对脚下的沙丘,董学存以克难前行的勇气、勇往直前的胆气,一步一个脚印把防沙治沙这条路走扎实、走到底。

克旗森林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 王荟楠:“我和他在一起工作有十多年了,他始终坚守在一线。这种坚持不懈的韧劲深深地感动了我,同时也为每个加入我们防沙治沙团队里的年轻人传递好了接力棒,在这个向绿而行的道路上,我们一起跟随他继续前行。”

身处在治沙一线,一面是绿意盎然的青山,一面是连绵起伏的沙地,和董学存站在一起的还有无数的治沙人员,正是因为有了一片片林带和一张张固沙网格,才筑起了青山和沙地之间的坚固屏障。当沙地逐渐变绿,绿树拔地而起,黄沙终将成为过去时,一幅绿色的画卷正在治沙人的脚下徐徐展开。

克旗森林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董学存:“作为一名林草人,我感到十分荣幸和骄傲,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防沙治沙任重道远,深感责任重大,我将持续发扬‘三北’精神,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敬业精神,积极投身到两大沙地歼灭战中来,为我旗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防沙治沙绝非一朝一夕,需要坚定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决心。董学存凭借着对于每一块沙地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着防沙治沙工作。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绿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在二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中,他始终坚守在防沙治沙一线,用着一颗朴实的心,书写着绿色梦想的篇章。

风餐露宿的治沙人,手中插下的不只是固沙的枝条,更是绿色的希望。他们奋斗的热情没有被黄沙掩埋,在他们的努力和坚守下,沙地正在逐渐变绿,汗水滴落在沙粒上,映照出逐绿前行的无限希望。向所有治沙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