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斜阳轻轻撒满童年的庭院,正值五月芒种时节,端午不知不觉地走进千门万户。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悬满艾草,一卷卷淡淡的熏风夹着艾草的清香,飘满每个山村小院,透出浓浓的端午气息。
端午,不仅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影响广泛的节日,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最初是祭奠龙的节日,后来端午节的意义逐渐让位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了。
端午节的风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和菖蒲、吃五黄、佩戴香囊等等。这些习俗大多是内地和南方的一些活动,塞外和北疆地区,没有那么多隆重的活动,挂艾草、佩戴香囊还是有的。
儿时端午节的热闹气氛还是记忆犹新的,每每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用花布或是红布为我们缝制好多小小的荷包,戴在腋下。小小的荷包犹如指头肚大小,看上去极像一个缩小版的小石榴,荷包内装上一点小米,荷包嘴上牵出一根红线,下面缀着五彩穗子,既精致,又好看,戴在腋下时不时地要摸一摸,喜欢得不得了。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匝上妈妈配制的五彩绳,这些五彩绳都是用丝线制作的,丝线在当时是不可多得,是妈妈做绣花鞋时才可以用的。这不仅点缀了节日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为了辟邪驱瘟,祈求孩子平安健康。
有的孩子背上还要缝制两个小小的“马蛇子”,即小壁虎,其寓意应该是取其谐音“庇护”之意吧。那手工工艺简直是太逼真了,白白的小壁虎,背部绣有花纹,红红的冠子,吐着鲜红的信子,很是漂亮。小小的壁虎经过母亲们的巧手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趴在孩子们的背上,时刻保护着孩子们不受外邪侵害,又体现了母亲们的良苦用心。
躲端午也是民间一大习俗,新出生的孩子,过第一个端午节要去外婆家过。这可能与端午节是祭奠的日子有关,认为五月是“恶月”,端午节又称之为“五毒日”,酷暑将临,瘟疮蔓延,五毒出不安宁等原因,带着孩子去外婆家躲避,以求逃脱灾祸。去外婆家的时候,要给孩子打一个“黑狗”,即用锅底黑在孩子脸上抹一点,在外婆家回来的时候外婆要给孩子打一“白狗”,以此作为标记。
随着端午节的来临,孩子们的心里像长了草,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充满期待,那种急不可待地心情表现在每天缠着母亲问这问那的。因为六十年代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百废待兴阶段,正是恢复、建设时期,国家有困难,人们也不富裕的时候。孩子们只有到了重要的节日才有好吃的,那时候的孩子最大的奢望也不过是吃上一顿饺子,穿一件石布的小褂。即使是在那样困难的年代,节日的气氛还是非常的浓,孩子们一片欢天喜地,全家人透着洋洋喜气,节日里充满了祥和与欢乐。
偏远的山区有端午节在太阳不出之前上山“采药”的习俗,这也是孩子们踊跃参加的事。端午节的前一天,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定好时间,回到家里准备好第二天的筐篓等用具,吃过晚饭早早地睡觉了。
端午节一大早孩子们带上筐、小刀、铲子之类的用具,顶着朦胧的星星,高高兴兴地进了山。天还黑黑的,摸索着用露水洗一洗脸和眼睛,大人们说:“端午节的露水洗眼睛,这一年不得眼病”。那个时代大人说的话就是“圣旨”,在缺医少药的山区,一些土办法以及传说什么的都会得到合理的运用。在山里孩子们不论遇到什么药材,都要采集。艾蒿是必须的首选,什么“车轱辘菜”即车前草,麦芽,婆婆丁等等凡是孩子们认识的药材都往筐里“捂盖”,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太阳快要出来了,孩子们便往回走,这时要比一比各自的收获,高兴地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
火红的太阳照在格子窗上,整个屋墙映得红彤彤的,窗台上晾晒着孩子们的收获。父亲将艾草和妈妈做的大红葫芦系在新折的杨树枝上,挂在大门两边,红红的葫芦,绿绿的艾草,给农家院增添了节日的喜气。
农家人的早饭是很早的,妈妈煮好了饺子,我们一家人围桌而坐,吃着妈妈做的美味,也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美食。父亲将只有亲戚朋友来的时候才喝的老酒倒上一小杯,嘬上一小口酒,话也就有了,他讲述着:旧社会如何如何的苦,穷人没有地位可言,长年给富人当牛做马,土匪盗贼横行,穷人没吃没穿的。现今社会好了,生活虽然不富裕,可是社会稳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是亘古没有的事啊!毛主席领导的就是好!消灭了土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穷人家的孩子能进学堂念书,这在旧社会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家乡那记忆犹新的田间地头,一片片,一丛丛,茂盛的艾草,它们默默无闻,虽然没有娇艳的花朵,没有香甜的果实,却消除了人们心中的疑虑,带来了节日的喜庆。那些带着母亲呵护的五色绳,陪伴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们健健康康地成长起来了,新的五彩绳在一个个幼小手腕上又系上了母亲的爱,传承着我们华夏文明的优良传统。小的时候听大人说:“孩子戴过的五彩绳在端午节过后下第一场雨的时候,将五彩绳剪断放入水坑里,五彩绳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还能飞入我们的梦里”。天真的我如法做了,每天都要到水坑边看看五彩绳的变化情况,每一个梦里都希冀彩蝶的到来,用心用意地等待了很久,梦中的蝴蝶是出现了,五彩绳却经过了无数次雨水的冲击,慢慢地也就淡忘了。
离开老家很多年了,每到端午节浓浓的艾香便勾起我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土地上还长眠着我的父亲母亲,父母的一生犹如节日的艾草,奉献了自己,留下了清醇。是那一抹随风摇曳的艾草,给一代又一代的人带来快乐,装点了一年又一年节日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