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下雨了,又到了祈雨的时候。“今年太旱了,啥时候下雨啊!求求老天下点儿雨吧”村里人见面总要这么说一句。便想起小时候一些关于祈雨的事。
许愿放电影是祈雨的内容之一。不知道村长从哪里联系到放电影的人,给村子放电影,电影演的是牛郎织女,当影片演到牛郎织女历尽千辛万苦在鹊桥上相会时,村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小声地哭泣,有些男人也掉眼泪。大概是想以流泪的方式感动龙王,让龙王降雨吧!谁知道呢?不知道是眼泪太少没有让龙王动容,还是什么原因,第二天,仅仅掉了几个雨点。
还有一回,本家大娘找了我们七个女孩,谓之为七仙女,去敖包祈雨,一大早我们就带着酒、香、点心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每个人又激动又觉得神圣,好像真是天庭里的人,肩负着请愿的责任。大娘让我们七个女孩依次排开,供奉上水果点心。跟着大娘一句一句地说祈祷的话。每个人那么虔诚,充满敬畏。后来下没下雨,时隔多年,我也印象模糊了。
还有过一种祈雨的的方法,据说是把寡妇家的炊帚扔井里,就可以下雨。是寡妇可怜吗?还是寡妇有什么特殊能力,现在也不得其解。还有人说,因为炊帚是刷锅洗碗用的工具,就和水联系着,让人联想到催生雨水。老人们说,取炊帚的时候不能惊动主人,否则就不灵验了。这不就是偷吗?这是谁想出来的馊主意啊?但是,老人们对此却深信不疑。有一次,这个任务就落到我头上了。目标就是守寡的二奶奶。
二奶奶二十八岁的时候,二爷爷生病去世了,一个人养着儿子,后来还用一斗谷子换了一个女儿养。平时很少去二奶奶家。她家屋子黑洞洞的,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让人心生畏惧。红油漆的柜子,因时间长久而变得暗红发黑,古老而陈旧的木窗糊着白纸,说是白纸却因常年的烟熏变成黑黄色,外面的阳光照射进来被层层过滤,变得微微弱弱。炕上铺着竹席,炕檐边被磨的油光发亮,整个席子像一件百家衣,由好多块拼凑而成。二奶奶高个,身材消瘦,穿一件青色斜巾大袄,黑色的裤腿绑着绑带,一双小脚藏在有些破了皮的绣着梅花的黑色鞋里。我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往屋子里走。二奶奶问了一句谁,我慌慌张张地说来找奶奶,目光落在锅台炊帚上,结结巴巴地说,奶奶没来就回去了,拿起炊帚就往外跑,跑到村子中央的井边,把那个还湿淋淋的、黑色的炊厨嗖的一下扔进井里。回到家,百感交集,盼着下雨,也希望二奶奶不要怪我,又有那么一丝丝完成重大任务的喜悦。后来雨到底下没下,记忆里也没有一点印象了。
或许,祈雨在现代社会显得有些古老,但这不妨碍我们每个曾经有过祈雨经历人心底的感受。祈雨,不仅仅是云滴与地面之间的交流,更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象征。它提醒着我们,人类虽然聪明绝顶,但依然不能完全掌控自然的力量。祈雨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敬畏。人们通过祈雨来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个过程体现出尊重自然的情感。其实,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懂得人类永远只是自然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持久地生活下去。
祈雨,它是我们对大自然崇敬的表现,也是人们在苦难与期盼中追求希望的力量。愿我们永远保持着对自然的敬意,与大地共舞,与雨水共鸣。这片被雨水滋养的土地蕴藏着人们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如今,科技进步了,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各种仪器预测天气变化,但祈雨的习俗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