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4总第299期 >2024-06-28编印

难忘家乡毛驴车
刊发日期:2024-06-28 阅读次数: 作者:马守喜  语音阅读:

久住市区,很难见到毛驴车了,但小时候在家乡放驴,赶驴车、骑毛驴的镜头又常常浮现在眼前。

五六十年代,在我们家乡经棚镇,跑短途运输、农村人到街里赶集、环卫工人拉灰土、汽车站门前接送旅客、市民到山上捡牛粪、搂柴火、农村社员串亲戚、拉碾子磨面、小队干部到镇上开会、菜农运粪、卖菜……谁也离不开那活泼、逗人喜爱的小毛驴。

每到暑假,我们几个小朋友便揽一个活——给人家放毛驴。在敖包山后,是一个平坦的大草地,那里长满了山竹子,各种野草、野花,把驴群往那一赶、便可任它吃草……

小毛驴,身子矮小,长耳大眼,一幅二尺半长的阴沉脸蛋,乍一看真是让老虎也吓一跳。其实它很温顺,我们骑着它满山遍野地跑,那情趣不亚于现在人们骑着摩托车。别看它貌似温顺,有时也会耍小脾气,骨碌打个滚,咴咴吼叫几声,也怪吓人的。小毛驴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动物。

放驴时最怕的是驴让蚊子叮、蜂子咬。那时,几十头驴不顾一切地跑。家乡人管这叫“疯跑”,让你叫苦连天,好长时间圈不到一起。

那年月,大姑娘小媳妇走亲戚回娘家骑着小毛驴,丑陋伴着娇美,灰青衬着红装,倒也相映成趣。干部坐着“驴吉普”下乡,虽然比现在的小轿车慢了许多,可既安全、又实在,工作又安心,百姓也欢迎。一到营子,驴车一卸,有人帮你放驴喂草。干部往群众热炕头一盘腿,卷上一支烟,拉起家常话,可真像自家人……

国画大师黄胄先生画了许多山水画、少数民族的人物画,但也画了不少生动活泼的小毛驴。当年我在赤峰宾馆采访他时,曾问先生为什么对小毛驴产生偏爱,他说,小时候家乡有许多小毛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看到先生笔下那逗人喜爱的小毛驴,就让我想起家乡许多关于小毛驴的故事。

当年我老家经棚的多数住户和机关单位都在河西居住和办公,而汽车站设在较远的河东。人们出门坐车或在外地坐汽车回来,因离家较远,车站附近就出现了“毛驴车”接送站的行业。小毛驴脖子上挂个响铃,车上铺上块毡子,供人们坐卧。每人三角钱,就能安全稳当地将你送回家。当年许多分配到克旗经棚一中或旗医院的外地大学生,到经棚后,都是坐着毛驴车,拎着行李和生活用品,到机关报到。这接站的毛驴车,不知接送过多少来来往往的客人。

当年,我们的家乡加工粮食的碾房很多,这些大小不等的小加工厂除了有马和骡子外,多数是用小毛驴拉磨。为了防止小毛驴贪吃偷懒,还给它蒙上眼睛捂着嘴,小毛驴就这样无怨无悔的整日围着磨盘转。

当年许多林西的小菜贩,每天赶着毛驴车,拉着新鲜的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到经棚去卖。许多经棚百姓家因为有辆毛驴车,要靠它拉柴、捡羊粪、拉黄土、拉草等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一辆毛驴车就是家庭财富的象征。

当年文化馆等单位有辆毛驴车,不但解决了职工下乡的交通问题,也为职工家庭生活解决了许多困难。记得当年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去见毛主席》,库尔班大叔的事迹感动了当地党政领导,最后让老人坐飞机去了北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切地在中南海接见了他,那感人的场面至今留在我的脑海中。

当年每到春节举办文娱节目时,假毛驴也派上了用场。人们制作一个驴头驴尾,花枝招展的女人站在当中,边走边扭,名字叫傻柱子赶驴。那欢乐的场面,逗的观众哈哈大笑,纷纷叫好。

现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区将小毛驴装扮一新,成了一景,供前来旅游的人看。我远在张家口居住的学生顾瑞生、武桂荣夫妇,当年都是经棚一中“老三届”学生,毕业后去了达里马场生产建设兵团。今年给我传来一张难忘的旅游照片,顾瑞生打扮着陕北老汉,武桂荣打扮成陕北媳妇,骑在小毛驴上,让人看过之后幽默中又引起许多回忆……

想起家乡的小毛驴,就勾起许多家乡平淡苦乐生活的回忆。尤其是解放战争中参军入伍的回族战士马志田,在部队中英勇杀敌,光荣退伍转业后,不计功名,当了一名环卫工人。每天起早贪黑的赶着毛驴车到各家各户拉灰土、收垃圾,一干就是几十年,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啊!马志田每天摇着手铃,喊着:“倒灰土了”的声音,久久让我难忘……

现在小毛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小毛驴的许多故事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