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石晓杰)近年来,新开地乡贯彻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聚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建示范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以产业发展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绘就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画卷。
发展什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新开地乡位于克旗辉德浑地川内,平均海拔1279米,辖区内5个行政村位于高寒漫甸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了贫瘠的资源条件,13.19万亩耕地中旱地面积达到11.89万亩。因此,应该发展什么、如何改变“靠天吃饭”局面、带领百姓增收致富也成了乡党委、政府面临的发展难题。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经过党委、政府的探索谋划,数十次远赴外省推介考察,重点招商引资藜麦、燕麦产业,成功引进耐寒耐旱耐贫瘠且经济价值高的藜麦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协助推动藜麦精深加工生产线落地旗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并投产达效,填补了克旗地区藜麦产业发展空白。同时充分发挥漫甸传统农作物燕麦、小麦、荞麦的本土种植优势,培育发展中草药和葵花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四麦一药一油”的特色产业发展布局,打造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6个,分别为1.8万亩藜麦种植基地、4.7万亩燕麦种植基地、2.5万亩旱作小麦种植基地、5000亩荞麦种植基地、1200亩旱地中草药种植基地和1500亩油葵种植基地,同步延伸产业链条,突出生产标准,培树漫甸品牌,推动特色产业真正扎根于“土”,体现于“特”,形成于“产”,结果于“富”。
如何发展?党建引领激活产业“链式效应”。坚持强化党建引领,以“六大基地”为依托,在寻求第一产业转型提升的同时,持续用力推进漫甸作物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把精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以链式思维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让百姓的“土特产”变身“金豆子”。打造赤峰地区最大的藜麦制种基地2200亩,建设藜麦烘干仓储转运中心1处,仓储能力达2300吨;建设赤峰首条燕麦精深加工生产线,主要生产大包装生燕麦片、精包装熟燕麦片、燕麦米和燕麦胚芽米,并已取得SC认证,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同时,为打破各村发展桎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党支部+企业+股东+农户”发展模式,在直属社区成立“一乡情”商贸有限公司,建设藜麦产品小型生产线1条,主要经销各类特色农产品,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可通过农产品、集体资源、人力资源等方式入股,以分红形式增加收入,探索出一条“跨村联营”抱团发展的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收新路径。目前,成功打造出藜麦、燕麦集种子繁育、原粮生产、仓储转运、加工包装、成品销售、品牌培育于一体的全产业化链条,将全乡85%以上的常住农户吸附在这两条产业链上,带动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带动长期务工就业7人、人均收入5万元以上,短期务工就业50余人、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
怎样实现持续发展?农牧结合多点开花结果。找准发展什么、明确如何发展,最大的问题便成了怎样持续发展,新开地乡聚焦产业向“新”、振兴提“质”,全面落实2023-2025年全乡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致力于“三乡两基地”建设目标,探索农牧融合发展,在实现种植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推进畜牧业向精细化、提质化方向转变。深化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改革,通过招商引资与北京金盛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构建畜牧业“政企民合作”服务新平台,引进450支国外优质西门塔尔进口冻精,精选20户示范户养殖50头精品牛,政府和企业为养殖户补贴5万元饲草成本,并由公司提供统一改良、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管理,降低农户养殖成本,预计年内完成500头精品牛品种改良优化。同时通过争取项目资金、集中管理、集中养殖、集中销售等方式,培育壮大红石砬村、高地村肉牛养殖基地和新道梁村人畜分离养殖试点,年内预计出栏肉牛1500余头,逐步打造具有新开地乡特色的“小而精”的精品母畜养殖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