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3总第303期 >2024-07-26编印

五大海日罕
刊发日期:2024-07-26 阅读次数: 作者:张汉明  语音阅读:

25342.jpg

摄影 张今卓

历史上,克什克腾祭敖包以公祭为主,并有固定的敖包,即元代命名的五大海日罕。

海日罕翻译成汉语有山岳的意思,克旗有五大海日罕,这些山岳很像是桌子,上面很平坦,能放两岁子马。海日罕是高山和草原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地理形态。每个海日汗都有供人祭祀的神。祭祀日期是每年的农历五月中旬。

罕山保佑是当地牧民的口头禅。老年人经常讲:“克什克腾旗五大海日罕,护佑离乡外出的游子。远行的游人,只要向五大海日罕诚心祈祷,就会逢凶化吉,好运当头,生活幸福。”

最具有特色的是祭白音珠日和敖包。白音珠日和敖包解放后停祭,1982年开始恢复祭祀。1987年春天,十世班禅确吉坚赞大师赠镏金佛一尊,于白音珠日和山安放。每年农历五月十三,随着芳草泛绿,数万人于此诵经、献哈达、摔跤、赛马、摆摊、汇演,十分热闹。

还有一个海日罕叫陶高海日罕,位于克什克腾旗柳林乡。陶高海日罕敖包前立有蒙汉文字两个牌楼,这是在克什克腾历史文化记载中出现的新事物。

据说,这里原来住着一个蒙古人,他从这里迁走以后,汉族人开始祭祀陶高海日罕。陶高海日罕的神灵是文人,所以,到目前,这里出现过许多知名人士。这里每年下72次大雨,由于雨水充沛,年年粮食大丰收。祭拜陶高海日罕的汉族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进行小祭,农历六月十三,用牛车拉来羊,然后用海日罕顶上的泉水煮羊肉吃。

陶高海日罕就像一个长方形的桌子,东西走向,海日罕顶较为平坦,南北长约1000米左右,东西长约80米左右。从陶高海日罕南麓向上登顶,有两个像哨兵样的岩石,离此大约800米左右,有祭祀的十三敖包,呈南北走向。在祭祀敖包前,立着旗杆,祭祀主敖包前有两个石碑,左侧是用火山岩石制成的石碑,长80公分,宽15公分,石碑正中刻有“赛汗佛神位”的字样,左下方有“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口日”(即1789年),右上方有模糊不清的蒙古文字。

从陶高海日罕祭祀敖包向西走70余米,有个像扣锅状的小岩石,陶高海日罕由此得名。锅状岩石的东西和南北各有两个山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泉水向上喷涌一米左右,近几年,泉水干涸。传说,锅状岩石下面有金马驹,四蹄各踏一眼神泉嘶鸣。

敖包是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人们通过这种形式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也有人说祭敖包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形成的, 表示对自己祖地的眷恋和无限的崇敬。

克什克腾旗的祭敖包是非常隆重的,虔诚的信徒们多远都来,年年来,有 的步行来,有的提前一天就在附近扎下蒙古包住下。

我每年都会收到朋友的邀请,希望我回家乡参加祭敖包,体验民俗。祭敖包从民俗民间的角度,反映了长期以来蒙汉各族人民在享受着良好的生态馈赠的同时,对大自然的养育心怀感恩。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活动让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的生态意识,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