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303期 >2024-07-26编印

经棚镇 小蘑菇释放大“蘑”力
刊发日期:2024-07-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通讯员 王雯静)菡萏繁华,盛夏已至。天刚蒙蒙亮,经棚镇合意村村民王志明就来到哈达山脚下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和工人们一起码砌菌棒。“眼下正是反季食用菌棒进棚上架的关键时期,趁一早棚内温度不高,把活尽快抢出来!”王志明咧着嘴笑,“一想到能靠这小小的蘑菇致富,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一朵朵小蘑菇,不仅丰富了市场“菜篮子”,鼓起了群众“钱袋子”,更成长为产业振兴“摇钱树”。近年来,经棚镇立足实际,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破土,打造产业链条“金钥匙”。“这段时间,全国食用菌销售量好、需求大,我们不担心销路问题,你看还没等出菇这订单都开始排队了,估计这一个棚一年收益就能有10万元。”谈及今夏食用菌的销售,内蒙古七彩鹿菌业负责人刘亮十分欣慰,“食用菌产业种植技术含量高,前期投资不小。今年,经棚镇政府和我们一起把食用菌建、管、营一体化产业链模式搞了起来,带动了周边的食用菌产业一起发展,提高了农户们种植的积极性。”

食用菌产业是典型的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占用土地资源少,有“一亩菌十亩田”的说法。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适宜夏季食用菌生产地之一,经棚镇有着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先天优势资源,近年来,经棚镇把食用菌产业相继确定为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在政策扶持、科技研发、发展模式、品牌创建上多方发力,将产业发展提升到特优农业战略层面予以推进,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添了新动力。

茁壮,撑起村民增收“致富伞”。“我来这里上班已经两个多月了,这个食用菌基地离我家很近,工资待遇不比外出打工挣得少。”在基地工作的经棚镇合意村村民何晓红一边在菌棒棚内采摘一边介绍,不一会就装满了几大筐。“年初听说村里的食用菌基地招人,我就没去外地打工,我平时主要负责立架、采菇等工作,一天能挣个二三百块钱,比外面挣得多还不累,主要是离家也近,不耽误我接送孩子照顾老人。”

产业兴,村民富,小蘑菇变身“摇钱树”。目前,经棚镇合意村食用菌产业园区共有食用菌棚200余个,解决就业人员100余人,带动周边农民增收100余万元。对于在食用菌棚打工的工人们来说,在家门口工作,既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又能照顾到家,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间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乡村发展在食用菌加持下既保留了“颜值”,也提升了“产值”。“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繁荣,还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好了,有关乡村面貌、赡养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都较好地解决了。”经棚镇蘑菇种植专家张宏伟笑着说。“种植食用菌已经成为群众认可的致富之路,大家参与进来共同致富的热情非常高,我也会倾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家提高蘑菇种植产量,大家一起挣钱。”

繁茂,构建乡村振兴“产业树”。“以前种植食用菌,都是购买外地的菌种菌袋,成本高,从今年起,经棚镇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小麦秸秆和玉米芯等原料来培植菌种菌袋,并在经棚镇合意村建设了培菌车间、接种车间、生产车间、菌包生产线、标准食用菌示范大棚。如今,我们用的就是最先进的工艺——液体制种,通过自繁菌种,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加工的菌包还可以销售,形成了产业链。接下来,我们将在全镇推广蘑菇分散种植模式,把加工出的菌包分配给周边农户,菌菇收获后再统一销售,助力各村食用菌产业走得更远,帮助农户致富增收。”经棚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寇艳泽表示。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经棚镇政府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向“新”而行、向绿图强,新的农业科技等新质生产力不断产生、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在盛夏的经棚镇食用菌生产基地,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母种实验、PH值监测等工作,菌房里的花脸、美猴、虫草等食用菌母种正在等待最佳时机生长。“像牛樟芝这个菌种,目前咱们这市场上还没有能培育出来的,我们正在研究它的生长习性,争取能培育出母种菌丝来!”谈及母种菌培育,内蒙古七彩鹿菌业负责人刘亮一脸骄傲。截至目前,经棚镇政府同内蒙古七彩鹿菌业共研究出平菇、赤松茸、灵芝等20多个食用菌品种,只要农户和企业有需要,可以立即进行批量生产,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朵菌菇致富,一个产业兴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经棚镇以食用菌产业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展望未来,经棚镇将继续依托食用菌产业种植优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为克什克腾旗经济的腾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更多力量,共同绘就乡村繁荣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