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305期 >2024-08-09编印

达来诺日镇 聚力防沙治沙 向绿而行 赋能牧区现代化振兴路
刊发日期:2024-08-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通讯员 塔娜)达来诺日镇地处贡格尔草原与浑善达克沙地交界处,是克什克腾旗防沙治沙重点地区之一。全镇以党的二十大及历届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把防沙治沙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以“三北”工程为契机,通过防沙治沙,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和生活观念,统筹保护与发展、生态与民生,用生态文明建设,赋能达来诺日乡村振兴之路。

生态与生计兼顾

全面启动治沙。2024年是“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铺开的一年。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防沙治沙项目和企业资金扶持,统筹带领辖区干部群众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实施浑善达克沙地莝草山综合治理项目,完成灌木造林7.6万亩(主要种植柠条、黄柳、羊柴),人工种草7.6万亩(冰草、羊草、披碱草、杂花苜蓿),工程固沙1.5万亩;实施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完成灌木造林5000亩,草原改良27648亩,人工种草966亩,草原围栏28.155千米;实施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人工种草项目,完成免耕种草5万亩。同时引进蚂蚁森林企业公益项目,完成6365亩植树造林目标(黄柳、扬柴)。

取得阶段成效。防沙治沙项目直接受益地区涉及岗更嘎查、托力嘎查、罕达罕嘎查共3个嘎查,16个独贵龙,2234人。镇域集中连片沙地已经全部治理完毕,有效遏制了浑善达克沙地蔓延扩张。辖区草场生产力、植被覆盖率及生物多样性增加,促进草原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生态环境不断好转的同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更加平衡。“实施草原沙地治理项目对我们牧民来说是个好事,草原植被越来越好,生态也保护得好了,还增加了打草场面积,我们种树种草的同时把养殖也做起来,国家这个政策挺好。”罕达罕嘎查牧民苏道毕力格说道

生产与生活并重

群众现身说法。全镇沙地呈点状分布,牧民多年未曾深入重度沙化区,对沙地蔓延态势始终未触动到内心深处。镇嘎查租车,克服各种困难,组织群众代表到沙化严重腹地实地查看,身临其境感受防沙治沙刻不容缓。邀请旗林草部门领导到现场为牧民解疑释惑,面对面宣传国家防沙治沙政策,解释治理不会改变土地权属和性质,打消群众顾虑。

解决大网套小网。草原上错综复杂的网围栏不利于生态多样性恢复,还容易滋生牧民超载放牧、偷牧、滥牧行为。一开始牧民都想以户为单位,以组为单位,围封小圈各自治理。经过镇、嘎查干部反复做工作,通过集体民主决策,群众同意围封大圈共同治理。治沙项目围封大圈,在无形中增加了点状草原围封保护面积,牧民可以互相监督,共同管护,更有利于草原生态多样性恢复,巩固防沙治沙成效。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遵循“搁置争议、共同治理、共同管护”的原则,镇嘎查干部走访入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向群众宣传沙地治理目的意义,治沙项目内实施的围封、种草、植树等措施不作为权属和边界划定依据,引导群众暂时搁置纠纷问题,将群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点集中到合力防沙治沙,将力量凝聚到打好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上来,共同为今后美好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浑善达克沙地莝草山综合治理项目的顺利施工,各民族群众通过共同治沙,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不仅顺利完成了沙地治理目标,还推动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提质增效,有效维护了辖区各民族和谐稳定。

做好项目管护。“三分建、七分管”,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采取镇综合执法大队+专职管护员+电子执法眼+施工方管护+牧民监管,形成五位一体的管护管理模式。通过强化镇综合执法大队管护执法责任,聘请专职管护员全天候巡护,安装电子执法眼实时监控,与施工方厘清一年建设,三年管护责任,与牧民签订保护责任状,压紧压实沙地治理后续管护责任,实现了治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治沙与致富共赢

群众参与治沙增收。治沙项目开展以来,在1200余人的治沙工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本地的农牧民群众。工人每日每人大约200元,平均30天,一个家庭保底可增加12000元的收入。牧民在家乡甚至是自己的草场上治沙,既是参与员、监督员又是管护员,因此标准把握的高,保活是基础,更不会忍心去破坏治沙成果。

助推牧区现代化。通过治沙项目带动,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牧民群众算好经济账、生态账、长远账。全镇围绕“牛、奶、草、游”做文章,提出了“123456”高质量发展模式。一个战略是党建引领发展生态畜牧业,建设绿色畜产品输出基地,推进牧区现代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两个重点是做好改良、育肥、立草、降贷,做足“养好”牛羊的文章。三个目标是牧民增收、牧业增效、草原增绿;四个发展之路是改良提质之路、立草兴牧之路、育肥致富之路、牧旅融合之路;五个一批是打造一批改良典型户、打造一批育肥典型户、打造一批生态家庭牧场典型户、打造一批传统奶食品制作典型户、打造一批草原民宿典型户;六个化是品种改良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经营合作化、商品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全镇打造市级家庭牧场11家,旗级家庭牧场31家,发展奶食品小作坊28家。通过胚胎移植、同期发情方式冷配改良基础母畜。建成全旗最大的饲草交易市场和饲草应急储备中心,年销售5万吨,长期储备2000吨,全年为牧民节省开支近千万元。

“我们合作社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了5000斤,对比于过去售卖牛犊的单一收入方式,合作社集中收奶后,推动牧民既卖肉也卖奶,牧户可在每头基础母牛上每年多收入5000元。”罕达罕嘎查罕达瀚奶业合作社负责人巴雅苏拉介绍到。

白音珠日和嘎查联合蒙鲜肉业销售本地特色羊肉,实现经济收入30余万元。白音珠日和嘎查书记斯琴说:“我们与蒙鲜肉业合作,通过企业销售渠道,把我们嘎查的羊肉卖到了北京首都市场。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牛羊肉质优价廉,肯定会越来越受欢迎的。”

发展宅基地旅游民宿。岗更嘎查率先建成全旗首家宅基地高标准旅游民宿村,30户牧民在宅基地建设标准化旅游蒙古包90座,包内有独立卫生间、洗浴间、电视、空调,有符合环保要求的粪污处理设施。采取“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合作社模式,打破了以往草原旅游分散经营、大规模投入、个户接待能力有限的难题。同时在宅基地范围内搭建蒙古包,将草原旅游从牧草地引进居民区,破解了草原旅游乱搭乱建、破坏草牧场的大难题。

岗更民宿白嘎力介绍说“通过美团、高德等手机APP预定,抖音、视频号等“网红”宣传吸引客源,然后由合作社统一分配到各会员户,规范管理、抱团取暖。按照每年旅游旺季60天估算,每户每天住宿收入576元,餐饮接待收入300元,再加上销售特产收入,每天民宿平均收入1000元左右,经营者旅游收入能够达到6万元。”

建设集中旅游跑马场。沿辖区达达线,按照保护草原,合理利用的原则,由镇为农服务公司申请马场营业执照,统一经营跑马场,统一上保险,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服务事项,以嘎查为单位,整合牧民草牧场,集中牵马资源,建成了托力、罕达罕、岗更、查干敖来、白音珠日和5个嘎查跑马场。集中跑马场的建成,切实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增加了牧民合法收入,更有利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从理念到实践,从发展到治理,达来诺日镇始终锚定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统筹推进草原生态保护、牧民生活改善、畜牧业生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未来全镇将全力以赴巩固防沙治沙成果,努力在发展中走出新路子、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绿色、稳定、繁荣的新牧区,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