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浆大戟(大戟科 大戟属)
别名:猫儿眼、烂疤眼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细长,褐色。茎直立,单一或分枝,光滑无毛,具纵沟。总花序顶生,具 3~10 伞梗,基部有 3~7 轮生苞叶;苞叶条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先端渐尖或钝,基部钝圆或微心形,少有基部两侧各具 1 小裂片(似叶耳)者;每伞梗顶端常具 1~2 次叉状分出的小伞梗。蒴果扁圆球形,具 3 沟。花期5—7 月,果期 7—8 月。
生境:多零散生于草原、山坡、干燥沙质地、石质坡地、路旁。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广幅中旱生草本。泛北极分布种。
经济价值:全株入药,有毒,能利尿消肿、拔毒止痒,主治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疟疾;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疮癣瘙痒等。全草也入蒙药,能破瘀、排脓等。
2.钩腺大戟(大戟科 大戟属)
别名:锥腺大戟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纤细,不肥大。茎单一或几条丛生,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倒卵形、倒卵状矩圆形或矩圆形,全缘。总花序出自茎的顶部,伞梗 5~6,基部有苞叶 4~5;苞叶矩圆形或卵圆形;每伞梗顶端可再 1~2 次分叉;小伞梗基部有小苞片 2,半圆形;杯状总苞倒圆锥形,先端 4 裂;裂片间有腺体 4,新月形,两端各有一明显的角状凸起,先端锐尖;花柱 3。蒴果扁球形,光滑无毛,熟时三瓣开裂;种子卵形,褐色或深褐色。花果期 4—9 月。
生境:生于森林带的山地林下及杂灌木丛中。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中生草本。为东亚分布种。
经济价值:根状茎入药,具泻下和利尿之效;煎水外用洗疥疮;有毒,应慎用。
3.狼毒大戟(大戟科 大戟属)
别名:狼毒、猫眼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肥厚肉质,圆柱形,分枝或不分枝,外皮红褐色或褐色。茎单一粗壮,直立。茎基部的叶为鳞片状,膜质,黄褐色,覆瓦状排列,向上逐渐增大,互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中上部的叶常 3~5 轮生,卵状矩圆形,边缘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蒴果宽卵形,熟时 3 瓣裂;种子椭圆状卵形,淡褐色。花期 6 月,果期 7 月。
生境:生于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的石质山地向阳山坡。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中旱生草本。东亚北部分布种。
经济价值:根入药(药材名:狼毒),有大毒,能破积杀虫、除湿止痒,主治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神经性皮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各种疮毒等。
4.沼生水马齿(水马齿科 水马齿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常生于浅水中,有时陆生。茎细弱,多分枝。叶鲜绿色,无毛,对生,茎顶端者簇生,形成莲座状;一般叶匙形或倒卵形,茎顶端叶较宽而短,顶端圆形,下部渐狭,全缘或微具圆形波状齿;具 3 脉。小苞片 2,位于花基部,薄膜质,透明,卵形,略弯向雌蕊或雄蕊,易脱落。花极小,单生于叶腋,或雌雄花同生于一叶腋内;花柱 2。果实褐色,倒卵形或椭圆形,周围或仅顶端具狭翅,顶端常有宿存的柱头。
生境:生于溪流或沼泽。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湿生草本。泛北极分布种。
经济价值:药用,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