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309期 >2024-09-06编印

经棚镇联丰村 依“小”谋“大”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刊发日期:2024-09-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通讯员 冀大伟)近年来,联丰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依“小”谋“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户收入,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生态美、群众富的振兴之路。

传统产业破题,小村庄有“大项目”。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村党支部积极谋划产业项目,打造发展的“强引擎”。在畜牧产业发展方面,围绕“扩群提质”的总体思路,投资4060万元建设占地240亩的规模化养殖场一处,养殖场将牲畜粪便简易处理成粪肥后用于农业种植,构建种养结合、资源节约的绿色农牧业良性循环体系,现存栏肉牛900头,肉羊3500只,养殖户预计平均年增收5万元。为加强牧草供应,延伸牧草产业链,引进现代农牧业企业,打造万亩柠条种植基地,预计成林后每亩平茬产量0.3吨左右,实现建设保护并重、品质景致并举、增绿增收同步。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确定了以食用菌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投资7790万元打造了1075亩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引进内蒙古润棚食用菌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生产管理,村级党组织监督“种植—发菌—采菌—销售”全链条,15名党员领岗履责,带动种植户发展生产,形成“党组织+企业+种植户”运营模式。目前,园区稳定年产菌棒200万棒以上,带动种植户平均增收1.5万元。同时,在国家市场总局注册了“克什克腾蒙菇”区域公共商标,争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资金695万元用于升级改造现有36栋生产棚、320栋出菇棚,巩固提升食用菌产业,加速“克什克腾蒙菇”品牌建设。

农旅融合发展,小景区有“大收入”。联丰村紧邻西拉木伦河畔,位于西拉木伦、乌兰布统草原等景区的必经之路。依托这一资源优势,村党支部积极探索“设施农业+休闲采摘+乡村旅游”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建设日光温室36栋、蔬菜冷棚84栋,种植油桃、葡萄、草莓、黄瓜等140亩,着力打造“北疆风景大道驿站--西拉木伦河观景区(十八湾漂流)--休闲采摘园--龙口漂流景区”旅游线路,年吸引游客4600余人次游玩采摘,带动村民增收近30万元,不断壮大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拓宽收入渠道,小庭院有“大发展”。联丰村是移民搬迁村,村居布局合理、院落齐整,村党支部紧盯村民庭院这块“半亩方塘”,把庭院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推进方寸庭院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以“小”口径促进村民增收。采取“种植+养殖”的发展模式,种植鸡心果1067棵,养殖土黑猪190头、养殖笨鸡2131只,覆盖111户,带动户均增收1500元。同时,围绕庭院进行品牌打造和文化塑造,引导群众从老家情结、乡愁情怀、亲子体验、休闲文旅等多方向破题,相继推出了小菜园、小果园、小禽场、小棚圈、小作坊等经济业态,将农家“方寸地”建设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绿色转型升级,小山水有“大前景”。村党支部把党建引领作为绿美联丰建设的红色引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体思路,多渠道探索发展生态经济。申请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万元,建成20亩集体经济果园1处,栽种果树1120株并配套滴管和围封等设施设备,覆盖脱贫人口50人,吸纳务工就业劳动力5人,年可实现集体增收13.2万元。积极开展生态治理美化工程,栽植樟子松、沙地云杉、大叶桑等各类苗木200多万株,嫁接红松550亩,治理面积2.16万亩,使土地沙化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致富紧密结合,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