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山写水写人性
闫文华是成长于贡格尔草原的诗人,她的诗寓大于小,寓雅于俗,立意高远,语言灵动,贴近民生,贴近民俗,贴近百姓,吸取了古代民歌的营养与古诗的韵律,继承了《诗经》“风、雅、颂”中“风”的遗脉,写山写水写人性,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故乡的《清明上河图》。
我尤爱闫文华的组诗《克什克腾旗——写给家乡》:
一、经棚
撑起经幡,在山环中搭棚诵经
四百八十万亩经卷摊开
河水牵沼拴泊,草天一线缝合
在高原高上取火,从黄岗峰上路过
篝火映透山百合,风诵琴声绿波之外
羊群散落成自由的云朵
垒石生火与点香念经皆是炊烟袅娜
无从查证,哪人开的先例
源头,却是彪悍的西拉沐伦河……
经棚镇是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经棚”的名字就起源于“撑起经幡,在山环中搭棚诵经”,由此可以考证藏传佛教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传播。“垒石生火与点香念经皆是炊烟袅娜”一句甚妙,把人间烟火和宗教信仰一并交给了“炊烟袅娜”。
二、达里湖
同一座山对视,有不解之谜
是谁拿起牛角梳子竖直凌乱的草
岩画清晰,文字澄澈
一块明镜开道,一匹白马
旋风般扬蹄,一代天骄随即抵达
顺手挂上五彩经幡,就有了满湖悲悯
一湖的羽毛云翅,一湖的鸟鸣交响曲
鱼在腹内追逐,蹼下浪花捉迷
一个十足的百鸟乐园,热闹、惬意
鞭甩岸畔,喝醉的影子
一会儿牧歌,一会儿吆喝
达里湖号称“百鸟乐园”,也号称“天鹅湖”,每年北归南飞,有近十万只白天鹅在这里栖息补给,盛况华耀。达里湖里有谱写生命赞歌的华子鱼洄游,还有“收获在冬季”的野生大鲤鱼和鲫鱼的冬捕,达里湖畔有明朝时就年驯出十万匹良马的红山军马场。“一会儿牧歌,一会儿吆喝”,正所谓:唱罢渔歌唱牧歌,湖上湖边好景色。
三、耗来河
让世人瞳孔放大,是一条
最之说的河流,纤细碎步十七公里
犹如一条被牧人丢失的鞭子
安静地听不到蹄声……
是怎样的修身?
放一本经书能坐桥上吟诵万年之久
且在名利之外
低到,草原上一条水槽的位置
……
流淌在贡格尔草原上的耗来河,是世界上最窄的一条河流,极窄处放一本书在河面上,便成了一座桥。因此,河两岸的村庄便唤作“书声”,诚然,取这样的名字,也是采用了修辞方法上的“引申”。但用“犹如一条被牧人丢失的鞭子/安静地听不到蹄声”这样的诗句,来形容这条长达十七公里的窄窄的河流,不禁让人由衷地叹服作者的想象力。
四、大青山
雾绕青山耕云种月
撒下四时密码,播下风流种子
呼来天籁,唤出兽语
经过九缸十八锅酿成迷醉
几许长虹彩霓,几许神工鬼斧
凌空一挥,峰峦层叠,尖牙、峭壁
反手再挥,满目象形石
浑圆一个“人兽”共处之地……
这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作,想象力非常丰富,用典很多,其中的“九缸十八锅”就典自当地的一句俗语,成了没到过大青山旅游的读者们脑海中的“四时密码”。“九缸十八锅”系因冰臼的形状类缸似锅,才被当地百姓如此称呼。冰臼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在大青山上留下的遗迹,而“几许神工鬼斧”劈出的“峰峦层叠,尖牙、峭壁”则是指那些象形石的鬼斧神工。特别是“浑圆一个‘人兽’共处之地”的“浑圆”一词,诠释了作者“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所下足了的推敲功夫。
闫文华的组诗《克什克腾旗》有九首,略过四五六七九,就是要给读者留下足够大的阅读空间,让读者见仁见智。作为在贡格尔草原上长大的女儿,书写家乡,闫文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她不但写山写水,还写生活在贡格尔草原上的人们,写大变革时代的人性善恶。
一个人,枕着酒瓶睡觉
长眠不醒,救赎的火焰于体内燃烧
雷电滚过周身,以此来证实
死亡是一种永恒的寄生……
荒草疯狂地占领路径
直到机遇没有可以插足的空隙
醉酒之人,还没有醒来
而他的母亲却从没闲过一双手
用蜘蛛的方法在枝丫间打捞口粮
让白发的光亮发挥到极致……
山风,又一次吹向湖水
就这样卷走了一个人青葱的鸟鸣
这首题为《寄生》的诗作,是闫文华写给那些“啃老族”的。以喝酒麻痹神志,“直到机遇没有可以插足的空隙/醉酒之人,还没有醒来”,而他的母亲“用蜘蛛的方法在枝丫间打捞口粮”。挥霍了青春,啃噬蜘蛛一样的母亲的“寄生虫们”,你的良心何忍?你的血性何在?
平常,石头一动不动
当狂风大作时,也许会飞起一脚
或者翻身上马……
如果有点收获算作一束光
雷声没到,闪电已经甩过鞭子来
我尽力避开它的锋芒
包括同行者让妒火烧绿的表情
……
这首题为《不想知道》的诗作是作者在鞭挞“嫉妒”。“平常,石头一动不动/当狂风大作时,也许会飞起一脚/或者翻身上马”,面对别人的困窘,不但落井下石,还会“上马征战”;人家稍有“一束光”的收获,比雷声还快,“闪电已经甩过鞭子来”。一束光的收获者,不仅要收获“落井下石”,收获“闪电”的鞭笞,还要面对一张“大绿脸”,想想看,这是多么让人恐惧、恐怖的事件!嫉妒,是人性的肿瘤,也是极端不自信的表现。嫉妒,无助于自己的进步,还会失德于灵魂,减损于寿康。“既生瑜,何生亮?”周瑜临死前的哀鸣,就是最好的注脚。
《草色》里,有着浓浓的烟火气,那是闫文华剪不断的乡愁,也是她满满的家国情怀。
她写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
“老人攥着念想留守在根的影子里
独自凿刻,一个又一个黄昏
她活成一棵老树,再也没有力气
化开体内攒下的瘀滞
这个季节随时抽身
收拾不了,太多残局
而她又放不下一双清纯的眼神”
打工者除了用钱和电话沟通,作为监护人,他们实际上难以化解一老一少的艰难与窘迫。
《怀揣月光》里,她写母亲:
“记忆被声音撩起
一如晚风吹拂梢头,受候鸟催促
月亮将自己层层剥离
万物躲到它的朦胧里休憩……
沿着光丝爬行,返回圆月腹内
乳名,走近母亲交换体温
脉搏激越,大口地吮吸、吞咽……
像是烟火腔调与汩汩的胎音复议”
作者“返回圆月腹内”与“母亲交换体温”,虽然这只是一厢情愿,但是对着明月想念已故的母亲,哪个儿女不是潸然泪下?
“光阴垒起来一大堆,才略知
山为何物,独立之山是大地拳头
连绵群山,它们是大地的脊骨
能扛苦难,挑起日子的人
这默不作声的山,才是自己父亲
儿时,躺在他阳坡的臂弯上
那可是,最了不起的人物
更多的山来到面前,有了高度
爬上山顶之时,不一定得到什么
但你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随后,又看见另一座高山之巅
当你真正成为一座山时
全身汗毛粗糙成小草,胡须的丛林
已有能力拧亮黎明这盏灯……”
这是闫文华以山的形象,赞颂父亲和像父亲一样的普通人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
我没有探寻闫文华的文学传承,但我清楚地感觉到了她诗歌创作的天赋。高中毕业后,她当过工人、教师、商人,诚然,这说明不了什么,艺术创作从来不光看学历,但她把诗歌写得这样好,深得其中三昧,就足以让人称道。尽管如此,她还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她用《那枚麦种》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偶尔落树上
一声鸟鸣,一直在枝头发芽
偶尔发芽的
那枚麦种,成了时光绵延的根
阡陌粗糙的掌纹,自先祖开始就攥紧
泥土的骨肉,在荒蛮中寻找生机……
当青苗于古摇篮里破土
便随一片‘唏嘘’声饮泣而笑
路上有了脚印,目光望向天边的紫云
风雨只淬炼一种颜色
一场构思,没有背信只有耕耘
麦田,惟妙成胎盘
秉承了大地的母体,抽穗时
那种心跳,足够驾驭一场大风
无数芒刺充当矛,簇拥着指向炸雷
逼退无数次寒冷与恐惧……”
她用《牵住一束光》给自己画像:
“白云知道风筝的心思
扯根光线递给一双手,有人握紧
并庆幸脚下,移动出方寸之地
是活命的理由与场所……
一路小跑儿,拉住风筝影子
这是我常用的方法
借一粒鸟鸣,一根翎羽
牵住一束光,一份埋在心里的仰望
看雨滴、雪花怎样着陆
看那些泡沫怎么散去……”
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带灯》,以萤火虫为形象、寓意,写了一个乡镇的政法女干部萤。萤火虫生于腐草败叶之中,可谓卑微渺小,但它像带着一盏灯在黑夜中发光发亮。在小说中,精神世界的纯净和现实生活的芜杂造成萤的分裂,她的痛苦是无法救赎的,她既无法摆脱现实,又没有能力得到解脱。她注定要燃烧自己祭奠理想……闫文华是贡格尔草原上的诗人,她的“狠劲”或许不如萤,但她“草色”的光亮、光辉、光芒,其耀眼灿灿,绝对胜过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