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即宴会、聚餐,“局”的意思是“酒宴”。
局,本指局促,引申指狭小、局限、局部、权限等。大约自南北朝时期起,“局”开始用以指官署,因此官署也称局署。官署历来有置办酒席宴请官吏的传统,比如乾隆五十年(1785年),四海升平,天下富足,乾隆为了表示对老人的尊重,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被邀请的老人大约3000人,其中有前朝老人,也有当朝老臣,乾隆亲自为90岁以上的老人一一斟酒。
这种酒席古称“局席”。如唐代科举考试放榜后,朝廷在长安曲江亭大宴新科进士,皇帝亲自参加,王公大臣也一同与宴。宴会结束后,新科进士皆集于长安慈恩塔下题名。《唐摭言》卷三就曾记载当时有人认为这种习俗有害政风,请求废除,说“其曲江大会朝官及题名、局席,并望勒停”。
后来,“局”又进一步引申指“宴席”“宴会”。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祸兆》:“京兆办局甚盛,及饮酒……”句中的“局”即酒宴。
既然“局”可指酒宴,宴会、聚餐便称“饭局”了。老舍《骆驼祥子》:“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