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3总第316期 >2024-11-01编印

北方的雪
刊发日期:2024-11-01 阅读次数: 作者:王民  语音阅读:

雪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不仅有欣赏价值,给人带来美感,更重要的是能保护生态,造福一方百姓。记得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们经常唱的两首歌《校园的早晨》《我爱你塞北的雪》都是赞美雪的,歌词脍炙人口,旋律优美,被人们广为传唱。

冬季上班途中,每次路过茫茫雪原,望着皑皑白雪,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首词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令读者拍案叫绝。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评价毛泽东为有史以来作词第一人。毛泽东从小生长在南方,冬天是很少见到雪的,但他对雪却情有独钟,借此抒发感情,可见它的魅力所在。在许多文学作品里,赞美雪的文章也有很多,如《冬日雪景里的美丽与宁静》《雪的痕迹:冬日里的自然奇观》等。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讲,下一场大雪,能起到防沙固本的效果,雪后即使刮再大的风,也刮不起沙尘暴。同时,也为环境治理赢得宝贵的时间,等植被恢复了,森林覆盖率提高了,那么沙尘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事实雄辩的证明,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才能宜居宜业,享受那份天蓝、碧水、净土带来的愉悦。相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肆意破坏,就会遭受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尤其在北方,气候干燥少雨,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等不利因素就会重蹈覆辙,后患无穷,甚至殃及子孙后代,给生存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汲取教训,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生活在东北,因冬季气候寒冷,虽对下雪不足为怪,甚至下雪还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但大家还是对雪情有独钟。特别是过春节写对联的时候,内容大多与雪有关,如“瑞雪兆丰年,红梅报新春”“清风凝白雪,丽日映青山”。有谚云:“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预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们这里,正常年景,中秋节前后就会降雪,如果来的稍晚一些,人们就会念叨,怎么还不下雪呢?为什么盼雪,据老辈人讲,该下雪时不下雪,就属于气候不正常,人会容易染上瘟疫。如果瘟疫正在肆意流行时,突降一场大雪,就会把瘟疫驱除。为什么雪这么神奇?我虽没去考证,但凭老辈人多年总结的经验来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下,随着冬季旅游热的兴起,雪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景观。因此,来克什克腾观雪玩雪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集冰川雪原林海于一体,是冬季旅游理想的打卡地。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们开着越野车,过雪原、穿林海、拍雪景、玩穿越……在尽享天然美景的同时,寻找刺激和快感。他们的光顾,为克旗寂寞寒冷的冬天,增添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他们的光顾,带动了克旗文旅产业的发展,为克什克腾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洁白无暇、银装素裹、粉妆玉砌,这些成语都是对雪的生动描述和最高礼赞,折射出它的高贵品格和超凡脱俗。它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寒冬的一丝暖意,它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它为我们带来希望和美好祝福;它更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

我爱你塞北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