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同学陪我们从赤峰回到克旗游玩,烤全羊都上来了,一哥们说我出去一下,二十分钟后,他拎着打包的菜从外面回来,打包的饭一打开是苦力,还有一盘芥菜樱子。这苦力所用的莜面可是秋天刚刚磨出来的。
苦力是这样做的,锅里放水烧开,将莜面撒于锅内,稍煮十余分钟,然后用筷子拌成碎小面团,盖锅适度加温,每隔三四分钟用铲翻一下,翻三、四次,一般以锅内落蒸气为止。莜面苦力会留下一层锅巴,童年时会视之为一种小吃,争吃这种锅巴,甚至不惜“为此一战”。
姐姐家在高寒漫甸地区,盛产莜麦,用汪曾淇先生的比喻讲,风吹过莜麦田的声音,就像下小雨,有过体验的人,才会理解语言大师的用词之妙。在各种收割的劳作中,我最喜欢割莜麦,因为莜麦的茎特别地光滑,手感特别地柔软,镰刀只要轻轻一划,一把沉甸甸银丝般的莜麦已握在手中。
特色美食往往是上好的食材加上简单制作而成,尚不失其纯真美好,但是与其搭配的辅助菜则非常讲究,就拿莜面苦力来说,仅上苦力而不上一盘芥菜樱子则略显不够厚道,这芥菜樱子同样产于高寒地区,根用来做成咸菜,其樱子并不高,经过风霜的考验,长得非常结实,因而这也是它耐嚼入味的基础。这芥菜樱子经过腌制后黑绿黑绿的,冬日里吃仍给人带来大自然的气息。母亲的做法是将黑绿的芥菜樱子与带皮的猪肉细条和一点点红辣椒放入一个极其普通的瓦罐中,然后放在火盆里慢慢地去炖,母亲就去忙别的去了,抽空过来向这火盆中的炭火吹两口气,这炭火一红,就听到罐里有咕嘟咕嘟的声音,渐渐地香气会飘满整个屋子。这种做饭大概可以叫火盆咕嘟菜吧。
味觉可以超越岁月。就着芥菜樱子,吃着松软的苦力,能嚼出克什克腾这一方水土的地气来,会嚼出岁月的味道。这时你就理解那位同学为何如此想念这道饭菜了。
说到莜面的本地吃法,还不能不提到大王,大在这里要发代的音。是莜面掺以少量荞面和白面发制而成的蒸品,味酸甜暄软。克旗的莜面大王有两种,一种是以莜面掺荞面或白面发制的叫二大王,三种面全掺的叫三大王。内蒙古的西部区有一句民谚,说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里豆面饿断腰,说的是这莜面顶饿,早晨吃上莜面在山上干活能撑到很晚,才用回家吃饭。为何把莜面蒸品叫大王,我看克旗的县志里也没有记载,大概与莜面的顶饿有关。按当地的吃法,这莜面大王就着蕨菜、豆角丝等炖菜吃会口感更好。有一年,我在克什克腾旗招待所用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大王,服务员过来倒酒,说欢迎你常回故乡,让我感动至今。
莜面还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吃法,叫烙糕子,仍然是莜面与荞面或者白面混合发酵,放上适量的碱,稀释成糊状,用勺将面糊倒在锅帮使其下流,再用勺底摊匀,成为薄饼,酸甜而有花纹,别具风味,这莜面烙糕子,如果讲究了,要与清明新下的炒鸡蛋搭配着吃。
如今,在经棚广场的东侧有一家饭店,专做莜面蒸饺,有哈拉海馅儿、西葫芦馅儿、芥菜樱子馅儿,我请全家人吃了一顿,吃得很高兴。为什么莜面蒸饺好吃,我想莜面的柔韧性强,莜面结硬形成的厚皮能让馅的容量足够大,每个蒸饺子很像是一座盛满菜的背蒌,因而好吃就是自然的了。
随着游客的需求,克什克腾的餐馆更加注重传统菜的挖掘,这让我们有机会更多地吃出故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妈妈菜的味道。
那天同学聚会,没记住别的菜,就记住苦力+芥菜樱子了。对了,下次一下车,一定问一下老同学,这地方在哪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