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324期 >2024-12-27编印

新开地乡 充“植”生金 来一场生态与经济的“双向奔赴”
刊发日期:2024-12-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通讯员 邢成)在新开地乡高地村二道沟组、红石砬村大营子组和红石砬组今年实施的退化林改造林地上,云杉、沙棘、扁杏等树木横纵成排、拔节生长。这类乡土树种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具有极强的抗旱、耐寒的生态适应性,能够在高寒漫甸的环境下良好地生长,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村民参与退化林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前栽的杨树都成‘老头树’了,三四十年都不长,只能当柴火烧,现在栽上云杉、沙棘啥的,抗旱、固沙,还能在林下种点中草药,能增加不少收益,真是挺好。”高地村二道沟组组长刘俊高兴地说道。

去年以来,新开地乡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适地适树”的原则,提出“混交种植、林药结合”的布局规划,争取项目资金237万元,科学选择云杉、沙棘、扁杏、落叶松等4种经济树种,进行“云杉+大果沙棘+小黄芩”“云杉+扁杏+小黄芩”“落叶松+鸡心果”混交种植。通过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成功实施退化林改造项目2197亩,推动全乡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6%,林地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的间接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下一步,新开地乡将持续加强后期管护和经营管理,确保质量越改越好,效益越改越高。同时积极探索退化林改造新模式、新路径,实施有规模、有质量、有效益的退化林修复工程,不断推动生态升级、经济提质,绘就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画卷。